3月17日,東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召開,重點通報和研究了東莞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下稱“實驗區”)有關事宜。東莞提出,將以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作為東莞建設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頭號工程推進,為東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騰出必要的空間。為了鼓勵基層改革創新,東莞還將推動一功能區三鎮創建基層改革創新實驗區。
三年完成“工改工” 拆除平整3萬畝土地
目前,東莞全市鎮村工業園總面積共約52萬畝,在全市工業用地中占比高達70%,是承載全市經濟發展的主要空間。但大量鎮村工業園區土地開發強度偏低、資源配置碎片化、產出效益不高,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省委深改委最近印發的《東莞市建設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探索鎮村工業園改造新模式”。東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的實施意見》,在現有鎮村工業園改革實驗政策的基礎上,從“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創新模式、破解難題、服務保障”五個方面提出30條政策共77項政策舉措(創新舉措52項),全面推進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其中,計劃三年完成“工改工”拆除平整3萬畝土地,開工建設產業用房2000萬平方米以上。
比如,在降低成本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推行“工改工”與“工改商居”項目掛鉤聯動機制,重點解決目前市場上“工改商居”項目火熱、“工改工”項目遇冷的問題。在破解難題方面,解決歷史已建用地及工業園零散用地不能納入“三舊”改造范圍的問題。在服務保障方面,對審批事項能簡則簡,加快“工改工”項目審批效率。
東莞提出,通過鎮村工業園改造提升的產業載體平臺更新升級,引進一批龍頭企業、隱形冠軍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構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形態。
首批四個基層試點 改革方向各有側重
推進實驗區建設,釋放好基層的活力至關重要。上述會議審議通過了水鄉功能區、石龍鎮、塘廈鎮、常平鎮創建基層改革創新實驗區的申請,通過鼓勵基層自主推進改革創新,讓改革更接地氣。
首批四個試點改革方向各有側重。水鄉功能區聚焦連片“工改工”,石龍鎮聚焦舊城改造促進產業更新,塘廈鎮圍繞莞深科技產業聯動發展,常平鎮圍繞深化莞港經貿產業合作進行改革創新。
其中,水鄉功能區是東莞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的試點功能區,將重點在產城融合、國有資本改造、利益分配機制、金融供給、審批機制等方面改革攻堅。
石龍鎮建成區比例超過90%,亟待通過舊城改造,促進產業更新活化,改革將著力構建高密度建成區情況下的舊城改造機制。
塘廈鎮和常平鎮分別將莞深科技產業聯動發展、深化莞港經貿產業合作作為改革突破口。塘廈鎮是東莞承接深圳產業溢出的前沿陣地,該鎮將打造10個重大科技產業平臺項目,利用臨深優勢,承接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常平鎮是東莞的傳統工業大鎮,港資企業占外資企業比重達69.2%,該鎮將探索“香港現代服務+東莞先進制造”的聯動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