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五邑僑鄉處處生機盎然、處處熱火朝天:扶貧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開足馬力復工生產;鄉間田野的扶貧就業安置基地里,茶田之上,處處可見茶農背著竹簍摘芽采茶;精準扶貧蜜蜂養殖基地內,養蜂人正忙碌著給蜂群進行保溫管理和飼喂管理……
近日,江門到處呈現一派繁忙景象,一批批扶貧產業項目在“疫”線快馬突圍,涉扶貧企業已100%復工復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江門多措并舉推動扶貧產業復工復產,精準扶貧對象或返廠進入工區,或忙農活,干勁十足。
車間??
“廠里開工了,心就踏實了”
在江門市蓬江區大長江集團榮盛公司扶貧車間內,原本一度摁下“暫停鍵”的機器再次開動,對口幫扶的貧困員工重新忙碌起來。“廠里開工了,有事做,收入就有了著落,心就踏實了!”廣西崇左籍工人小呂充滿干勁。
扶貧車間復工忙,美好生活有希望。包括榮盛公司扶貧車間在內,江門蓬江已認定扶貧工作坊、扶貧車間、就業安置基地等9家就業扶貧點,累計帶動236名精準扶貧人員就業。在疫情期間,蓬江區人社局對該區就業扶貧車間進行“一對一”復產復工幫扶,逐一詳細調查復產計劃、員工返崗、崗位招聘需求信息,保障扶貧車間加快復工復產。
“點對點”返崗專車是其中一項幫扶服務。此前,扶貧車間精準扶貧人員分散分布在廣西、云南等地多個鄉鎮,工人們受疫情影響返崗出行不便。對此,蓬江開展“點對點”返崗專車服務,實現從“家門”到“廠門”的專線接送。
“當時,老家長途汽車班線停運,我們很著急……”小呂回憶,“好在政府免費包車把我們接回來!太感謝了!”據統計,蓬江已派出13輛專車發往廣西天等縣及其他地區,接返員工290人,服務企業35家次。其中,9個就業扶貧點貧困人員返崗率達100%。
此外,疫情期間,蓬江還積極利用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依托優質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緊貼“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工程相關職業工種培訓項目,向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對象推廣開展線上培訓。
田野??
“造血式”產業帶動“家門口”就業
正值蜜蜂春繁時節,在江門恩平那吉鎮牛塘山蜜蜂養殖基地里,養蜂人正忙碌著給蜂群進行保溫管理和飼喂管理。這是那吉鎮政府與恩平市牛塘山蜂業合作社籌建的精準扶貧產業項目——以“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經營模式發展蜜蜂養殖產業。在此模式下,貧困戶到合作社進行技術培訓,負責蜂場日常生產管理或將蜂箱領回家自行養殖,實現“家門口”就業。
結合實際,挖掘地方優勢特色,開發“造血式”扶貧產業,是江門著眼長遠的幫扶方法。
陳皮產業是江門的扶貧產業之一。江門新會結合陳皮產業設立扶貧項目,鎮(街)投資入股陳皮收貯產業扶貧項目實現收益。目前,新會10多萬畝柑樹種植業復工率已達100%,九成陳皮加工企業恢復運轉,線上網店銷量持續增長。與此同時,部分陳皮龍頭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搶抓機遇,加緊了廠房升級和產品研發的步伐,陳皮行業正呈現出逆境復蘇的局面。
發展產業已成為江門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帶動不少貧困戶受益。數據顯示,2016—2019年,江門安排專項資金10655萬元,建成規模扶貧項目199個,帶動/受益貧困戶11271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