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鵝就怕遇到災害性天氣或疫病,一聽說鵝也可以投保,我立馬買了保險!”近日,江門臺山市種鵝養殖大戶李羨輝花了2萬多元,第一次給自家養殖的上萬只種鵝購買了保險。
近年來,在江門銀保監分局的監管引領之下,各金融機構以產業扶貧、鄉村生態建設為抓手,持續改善“三農”金融服務,創新特色金融產品,推動金融服務不斷向基層下沉。
今年一季度,江門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1362.54億元,比年初增長93.54億元;縣域貸款新增213.58億元,其中涉農占比近七成,新增貸款達149.01億元。
鰻魚可以買保險
站在遠宏集團設在臺山市端芬鎮的養殖基地里,極目遠眺,滿眼皆是連片魚塘。塘里養殖的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臺山鰻魚。
“在缺乏保障的情況下,一碰到極端天氣,鰻魚養殖在短時間內就會遭到巨大損失。”遠宏集團有關負責人說,養殖戶和企業經常為天氣提心吊膽。
今年4月,江門市政策性鰻魚保險項目啟動,全省首張政策性鰻魚險保單落戶江門,遠宏集團正是獲保企業。試點期間,每畝鰻魚保險金額1.5萬元,保費1200元,財政補貼50%的保費。遠宏集團養殖的一萬畝鰻魚,有了高達1.5億元的風險保障。
作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江門金融機構近年來聚焦產業扶貧、產業振興。轄區銀行保險機構結合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探索金融服務新模式。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江門轄區銀行業累計發放產業扶貧貸款77.90億元,幫扶企業143戶,帶動11822戶農戶和貧困戶就業。
不止脫貧,農戶們還敲開了致富門。轄區銀行機構優化貸款期限、額度,創新推出“柑樹貸”“陳皮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為新會陳皮產業鏈“貸”來5.18億元。銀行機構扶持“三好一真實”的農村商戶進駐“鮮特匯”平臺,利用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推薦鶴山市52個特色產品上架“鮮特匯”電商平臺。
家門口也有“小銀行”
“村口‘銀行’真是方便,以后取款不用跑鎮里了。”自臺山海宴鎮五豐村設立首家“裕龍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后,當地村民陳叔贊不絕口。
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地區支付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治理也是發力點。江門銀行業金融機構先行先試,結合本地特色,將各渠道功能匯總整合,為鄉鎮及農村客戶滿足金融需求,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與此同時,江門金融監管機構引導金融資源重點向鄉村振興傾斜,聚焦縣域。江門銀保監分局建立覆蓋全市92家銀行保險機構的鄉村振興監管體系,通過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實施差異化考核等“組合拳”,推動加強信貸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
通過監管引領,轄內銀行機構支持鄉村建設的案例不勝枚舉:創新推出農田改造貸款、農村城鎮化貸款、美麗鄉村貸款等多項“三農”信貸產品,發放縣域旅游貸款20億元、縣域PPP項目貸款10.26億元等;以“三清三拆三整治”“四好農村路”“污水處理”建設為契機,擬對基礎設施建設授信總額不低于30億元;投資9000多萬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治理……
江門金融服務正不斷向基層下沉。截至一季度末,江門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1362.54億元,比年初增長93.54億元;縣域貸款新增213.58億元,其中近七成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于鄉村振興,金額達149.01億元。
如今,江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轄內2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小微企業專營中心,96個三農保險服務點遍布全市行政村,61個鎮實現銀行網點和保險服務“全覆蓋”,金融服務“村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