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江門老城區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助力創文 預計惠及居民超6萬戶

時間 : 2020-09-15 10:01:44 來源 : 廣州日報
【打印】 【字體:

res01_attpic_brief.jpg

橫坑村120多棟房屋披上了“七彩外衣”,遠遠看去像是一幅彩色油畫。這里的改造不僅讓居住環境煥然一新,更幫助不少居民走上了致富路。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上午9時,在江門市蓬江區育德社區文體廣場上,街坊們三五成群健步鍛煉,年輕人酣暢淋漓地打場籃球,萌娃們圍著游樂設施歡笑追逐。沒有各種電線飛檐走壁,路面平整干凈,一旁新建的公廁和垃圾分類投放亭讓社區有了現代感。很難想象這是個建成已有30多年的老社區。

  在江門,類似迎來蝶變的老舊小區還有不少。自開展城市品質提升以來,江門市大力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需求,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基層推動、業主點單、多元共建、建管并舉”模式,推動老城區“軟硬件”齊升級,使之成為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推動文明城市創建的民心工程。

  在江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的牽頭推動下,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老城區21條道路完成全要素改造,8個老舊社區進行交通微循環改造,158個舊樓加裝電梯項目啟動實施,42個口袋公園完成建設,預計惠及居民超6萬戶。不僅城市由內到外散發出了新氣質,有的受益社區還獲得了新的產業機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大大提升。

  一塊水泥空地的重生

  “一出家門左轉是社區文體廣場,右轉是口袋公園,陽臺上推開窗就能欣賞夜景,家里像多了個后花園。”65歲的歡姨笑開了顏,“住了20多年,這里環境越來越好,生活充實,市民的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

  育德社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面積小密度大,0.7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常住人口近1.2萬人,是江門市人口最為密集的老舊社區之一。因建成年份久,社區人居條件明顯落后。2019年,育德社區入選江門市城市品質提升“社區綜合整治項目”。

  一塊多年閑置的空地,成了改造的焦點。

  空地大約有6000平方米,是居民們長期以來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不過,空地上基礎設施匱乏且老舊,為數不多的健身器材早已銹跡斑斑。聽說即將迎來改造,居民們“炸開了鍋”。

  年輕人力主多修建體育設施,老年人希望有舞蹈和粵劇表演場所,還有人擔心空地上是不是要搞房地產。

  合理訴求已是眾口難調,各種謠言還不脛而走。一塊空地的改造,是育德社區老舊小區改造的“必答題”,也成了基層善治的重要考驗。

  這時,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顯現出來了。近年來,江門通過基層黨建,構建政府與居民的良性互動機制,強化社區共同治理。育德社區黨委書記趙志偉介紹,該社區牽頭成立了“紅色業委會”,并建立“社區黨委+業委會+在職黨員樓長+業主代表”四方聯動機制,設立“黨員工作室”,由黨員發揮頭雁作用,定期開展聯席議事會,對社區空間優化、環境衛生、停車管理、電梯加裝等議題共商共治。

  有了這種社區議事機制的基礎,達成居民共識就容易得多了。升級改造育德文體廣場時,為了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社區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主管部門多次組織人大代表、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召開聯席議事會,進行現場調研。

  最后,這塊眾人矚目的空地被改造成社區文體廣場,規劃了步行、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跳舞、兒童游樂、唱粵曲、健身八大功能區域,既實用又美觀,一旁還翻新了公廁。

  “這可改到了我們心坎上了!”85歲的林老師熱愛粵曲,退休后他和朋友組建了育德友誼曲藝社。“平日里我們就喜歡唱唱曲、聊聊天。升級改造后,文體廣場有樹蔭專區供我們休閑娛樂,老年生活更豐富多彩。”

  舊村改造改出群眾致富路

  距離育德社區大約5公里,有個“彩虹村”。這里的改造不僅讓居住環境煥然一新,更幫助不少居民走上了致富路。

  臨近傍晚,陳博的飲品店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約90平方米的小店里,游客來來往往。“從前外出打工,不僅辛苦工資還低。如今村里游客多人氣旺,在家做點小生意,月均營業額三四萬元!”

  陳博所在的橫坑村,正是江門新晉網紅打卡地——“彩虹村”。過去,這里民房建筑陳舊,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居民在家附近種菜養雞,村后半山坡上長期堆滿垃圾。不僅形象差,因建設年代較早,橫坑村多處路面下沉開裂,地下管網淤積堵塞,給居民生活帶來不少困擾。

  2019年,結合臨近的兒童公園項目對外開放,高新區(江海區)對橫坑村實施微改造工程。“既要改得漂亮,更要回應群眾關切,讓居民住得舒心。”江海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包括市政設施修繕更新、景觀綠化升級以及閑置空間優化。

  為契合周邊景點的設計風格,橫坑村120多棟房屋外立面面臨“換裝”。“原來單調刻板的樓房被刷成黃、橙、天藍、淺綠等各色,一眼望去五彩繽紛,走進村莊更像是置身童話世界。”

  然而,和育德社區空地的改造一樣,居民各方紛繁復雜的不同意見是改造必須面對的難題。回想當初,江海區滘北橫坑股份合作經濟社黨支部書記、社長黃惠顏不禁感慨:“萬事開頭難。”

  擔心刷漆氣味大、顏色不喜慶、雜物多不方便……聽說自家墻面要刷漆,不少居民反對。黃惠顏是橫坑村原住居民,熟悉街坊鄰居的她和住建部門一起,挨家挨戶上門協調。居民心里沒底,黃惠顏首先拿出村委會和自家樓棟刷色,介紹是環保漆;居民對顏色不滿意,設計團隊更換色彩搭配;居民家墻體有裂縫,施工方主動修補。

  在政府引導、基層推動、業主點單、多元共建的模式下,橫坑村的變化有目共睹,老百姓的態度也悄然發生了變化。黃惠顏說,現在許多居民由“要我改”轉向“我要改”,“在彩色墻面上,他們自主設計,手繪卡通圖案,將村屋涂鴉成‘彩虹屋’。”

  與此同時,村子周邊集中了江海云道、白水帶體育公園、兒童公園等精品項目,橫坑村的旅游產業日漸興起。作為片區配套,橫坑村著力發展餐飲休閑業,有的居民當起了小老板,有的則出租村屋。“村里的士多店、輕餐吧、咖啡店等開了13家,停車場新建了3個,接下來我們還將探索新業態新模式,讓村里家家戶戶奔小康。”黃惠顏說。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