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珠海舉行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新聞發布會,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互聯網+明廚亮灶工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據現場消息,目前,全市579家供餐學校食堂已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2021年底,將對全市養老機構和對給學校配餐的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
“互聯網+明廚亮灶”是什么?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翁文沛介紹,“互聯網+明廚亮灶”是指通過視頻監控和互聯網技術,對餐飲單位后廚進行實時直播,通過手機APP或小程序、“食安珠海”微信公眾號,監管人員和公眾可實時查看廚房環境衛生、食品加工操作情況,實現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充分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截至2020年12月,全市579家供餐學校食堂的前端設備已接入系統并投入使用,覆蓋率達100%。同時,該局還牽頭制定了《珠海市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平臺預警處置工作規范(試行)》,探索建立對預警信息、群眾投訴處理的長效機制。
據介紹,在“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中,首頁可展示平臺建立監管情況總覽,包括全市學校食堂數量、全市監管執法人員數量、全市學校食堂管理人員數量、全市學校食堂攝像機在線率和全市校園食安地圖等。而“互聯網+明廚亮灶”視頻監控子系統,即可實現全市學校食堂視頻圖像的實時預覽、歷史視頻調取回放、告警信息采集和遠程管理、視頻AI分析等功能。
“通過監管系統,可以實現校園食品供應各環節可查可追溯、食品安全信息公開透明,形成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自查、校園后勤管理日常巡查、家委會(代表)參與抽查、政府部門監督檢查全方位聯動監督制度體系,保障校園食品安全。”翁文沛稱。
如何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市市場監管局四級調研員楊春暉介紹,該局每年開學季都會組織針對學校校園的食品安全檢查,同時,還將開展對學校配餐公司的檢查,并推行家長(家長代表)、校領導陪餐制等。
除了校內食品安全問題,校外托管機構的食品安全也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市市場監管局餐飲科科長陳萬里表示,該局將針對不同類型的托管機構實行分類監管。50人以上就餐的,符合條件的發給食品經營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則要求降低就餐人數到50以下。若就餐人數50人以下,則實行備案制。
針對網絡訂餐環節,陳萬里表示,將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管和治理。平臺方面,將引進網絡爬蟲,以網治網;餐館方面,將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讓公眾參與監督;配送過程方面,將與平臺合作督促落實主體責任。
“2021年底,將對全市養老機構和對給學校配餐的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并鼓勵有條件的社會餐飲單位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楊春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