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揭開了席卷全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序幕……”車身鮮艷奪目的廣州“紅色公交”1路車,緩緩駛出東山總站公交站場。車廂內,講解員順著通勤路線,把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烈士陵園、農講所等紅色旅游景點的歷史娓娓道來,帶領乘客領略廣州城市厚重的紅色近代史文化。搭乘“紅色公交”,學習紅色文化,截至2月底,廣州已安排超過90趟車次的志愿講解,宣傳普及乘客超過1萬人次。
廣州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州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平臺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深入服務群眾,迅速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做活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羊城3月,木棉樹上英雄花開,紅色景點熱鬧非凡。前不久,在廣州起義紀念館,來自基層一線的巾幗模范代表、婦女工作者等齊聚一堂,重溫廣州起義之路,學習黨的百年歷史。“通過學習這段歷史,我們堅定了理想信念,未來要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激情投入到為民服務中。”越秀區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副庭長李琳感慨道。
廣州紅色文化豐富、紅色革命遺址集中,只有紅色資源“活”起來、好起來,才能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紅色之旅、廣州起義紅色之旅、毛澤東足跡之旅、周恩來足跡之旅、“1+9”經典紅色之旅、紅色經典越秀一日游……在廣州,6條紅色旅游精品路線串起廣州市內近30處紅色革命遺址,市民、游客紛紛前來體驗“行走中的紅色黨課”。
與此同時,廣州將中共三大會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中共廣東區委舊址等一批紅色革命遺址納入省、市、區現場教學點,開設紅色精品課程,建設6個黨史學習教育AR場館,充分運用微黨課、微視頻、微講解、聲光電情景教學等現代科技手段,為黨員群眾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學堂”。
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基層,廣州組建紅色巾幗宣講隊、明星義工紅色文化宣講隊等隊伍,大力推動紅色故事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廣泛引導黨員群眾學習黨史,傳承紅色基因、點亮信仰明燈。
天河區“兩新”組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進樓宇、到企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兩新”組織全覆蓋;黃埔區成立互聯網行業黨委,開啟黨史學習教育新篇章;廣州地鐵青年講師團來到地鐵施工一線,給工人分享黨史知識……如今在廣州,黨史學習教育熱潮隨處可見。
動員各方力量辦好惠民實事
“前幾天,城郊街的社工反映,個別困難農戶種植的蔬果因缺少銷售渠道而滯銷,而且因為市場蔬果種類繁多而賣不上好價錢。”近日,從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城郊街社工站在城郊街黃場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并把黨史課堂從室內搬到了田埂上,讓黨員變身“菜農”,一邊幫農戶采摘蔬菜,一邊幫困難農戶解憂。
“家里種了很多蔬菜,但平常都是自己采摘到市場散賣的,不僅花費的時間多、價格偏低,而且經常出現滯銷,特別是天氣不好時,蔬菜采摘下來賣不完就爛了。”菜農黃叔說,“現在好了,黨員直接來到田里摘蔬菜、出點子,幫我們解決果蔬銷售的難題,真的很感謝他們。”
以黨史學習教育筑牢初心使命,廣州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用心用情解決好惠民實事。
3月5日,廣州正式啟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服務專項行動。據悉,專項行動將依托“志愿時”平臺,持續開展黨史宣講、文化導覽、心理關愛等內容。
志愿驛站是廣州志愿服務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是全國首個批量化、實體化的戶外志愿服務實踐基地。如今,廣州80間志愿驛站充分發揮了志愿服務參與社會治理的功能,培養了166支志愿隊伍以及12萬余名志愿者,并提供政策宣傳、扶老助殘、衛生環保、社區便民等服務。
越秀區團一大志愿驛站站長甘永樂,是一名有50多年黨齡的黨員志愿者。2012年至今,他帶著驛站志愿者,舉辦了800多場紅色宣講會,接待了25萬余民眾。“學習黨史的目的就是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今年74歲了,只要我還能動,就要繼續在志愿驛站為群眾辦實事!”甘永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