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深冬,港城湛江依舊溫暖,最早一批北遷候鳥已在此扎根了兩月有余。在廉江市高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漁民撐小船緩緩而過,驚起棲息于紅樹林中的成群候鳥。鳥兒翩然飛舞,嚶嚶囀囀,雷州半島沿海海岸儼然成了“候鳥天堂”。
12月30日,湛江召開建設“紅樹林之城”工作會議,就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進行研討,正式吹響了湛江建設“紅樹林之城”的號角。近年來,湛江紅樹林造林面積達2000多公頃,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逐年遞減的趨勢下,湛江紅樹林面積卻逆勢遞增,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
開發出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產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同時,紅樹林是候鳥天堂和魚、蝦、蟹、貝類重要的產卵場和增殖地,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樂園”。
湛江現有紅樹林9960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的33%,占廣東省紅樹林面積的78%。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較多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拉姆薩國際重要濕地、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成員。
優越的天然稟賦、無可比擬的規模優勢,為湛江打造“紅樹林之城”奠定了優勢。近年來,湛江通過實施一系列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再次提振了打造“紅樹林之城”的底氣與信心。
開發我國首個藍碳碳匯交易項目,積極探索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共存模式試點工作,開展適度的林下科普體驗、生態旅游以及生態養殖,打造特呈島、廉江高橋紅樹林小區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點……湛江正持續摸索,推動紅樹林資源可持續發展,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湛江范本。
爭取成為廣東生態建設新名片
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引來了各類珍稀候鳥,湛江紅樹林里已監測到的鳥類共有235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的33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名錄的34種、國家“三有”保護名錄的184種,湛江也因此成為國際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廣東省重要鳥區之一。
湛江紅樹林保護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12月30日提出打響“紅樹林之城”特色品牌,旨在成為廣東生態建設新名片。接下來將通過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建設紅樹林生態旅游經濟帶,推動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水平。
傳播紅樹林文化
根據《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行動方案》,到2025年,湛江將營造和修復紅樹林面積4183公頃,大力發展紅樹林碳匯經濟,推動紅樹林保護與水產養殖耦合發展。在大文旅的發展背景下,湛江將系統全面整合文化、生態、產業等方面優勢資源,推動紅樹林生態旅游濱海度假、觀光農業、休閑漁業等深度融合,使紅樹林生態旅游成為湛江濱海旅游的新引擎。
此外,紅樹林作為紅土之樹、生命之樹,是湛江城市精神的內核與象征。湛江將大力傳播紅樹林文化,讓“紅樹林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湛江成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城市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