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老區蘇區面貌變化大,如韶關南雄市全覆蓋推進美麗圩鎮建設,圖為江頭鎮圩鎮俯瞰。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碧綠的草坪、清澈的湖水相互映襯,蜿蜒的小道、古樸的涼亭別有韻味……微風拂面的晌午,走進位于韶關南雄市區東南方約13公里的江頭鎮,整潔的街道、優美的環境讓人仿佛置身秀雅的江南小鎮。
“以前街上到處都是垃圾,現在環境搞好了,衛生做好了,有垃圾也不會隨便丟了。”吳春連是江頭鎮的一名環衛工人,她從2019年開始從事這份工作,見證了江頭鎮的美麗蝶變。
江頭鎮的變化得益于全省推進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的部署。黨的十九大以來,廣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制定實施《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頒布施行《廣東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接續努力推動老區蘇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如今,全省老區蘇區面貌大變樣,振興發展動能強勁,農民日子越過越紅火……從革命之紅到發展之紅,廣東以實際行動,蹚出一條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發展新路。
發展環境重塑
振興發展動能強勁
3月24日,粵西唯一干線機場——湛江吳川機場開門迎客。它的啟用,改變的不只是周邊老區蘇區的發展條件,更將帶動粵西經濟飛躍,激活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動力。
內部暢通,外部聯通,是老區蘇區全力對接參與“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區域戰略,為全面振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的關鍵一環。
廣東強化改革動力傳導、發展動力傳導和交通基礎設施聯通,把巨大撬動效應轉化為老區蘇區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如今,老區蘇區交通基礎設施“外聯內暢”步伐加快:梅汕高鐵、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廣東實現“市市通高鐵”;廣汕、汕汕鐵路加快建設,梅龍鐵路開工建設,大廣高速、汕昆高速、韶贛高速、寧莞高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韶關丹霞機場建成通航……
基礎設施的改善讓老區蘇區發展面貌煥然一新,重大項目紛紛落子更是為老區蘇區蓄勢賦能。
梅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項目400多個日夜實現從無到有;汕頭市潮南區雷嶺鎮養鴿基地及深加工項目,從立項到啟動建設,前后僅用100余天;韶關南雄市珠璣花果田園綜合體項目釋放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活力……
近年來,廣東印發支持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和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投資建設等政策文件,推動包括老區蘇區在內的制造業項目加快建設;從2019年起,將重點老區蘇區重大項目資本金免除當地出資責任的領域由國鐵干線、省管高速公路擴大到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的機場、港口、碼頭、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項目,老區蘇區重大項目建設步入“快車道”。
老區蘇區的變化不只體現在硬件上,營商環境的改變也較為明顯。以梅州圣戈班高端汽車玻璃生產項目為例,該項目從洽談到簽約動工歷時僅1個月、再到正式投產僅8個月,“項目從啟動到計劃投產的時間,已經創了圣戈班集團在全球的最快速度;設備在4天內實現通關也是創下了圣戈班集團在全球的最快速度,這也震驚了我們的外方股東。”梅州圣戈班汽車高端玻璃制造項目負責人管春城用“刮目相看”來形容。
發展成果共享
百姓日子蒸蒸日上
當下,正值油菜花花期,原中央蘇區縣——韶關南雄市珠璣鎮靈潭村五彩斑斕的油菜花海美不勝收,“看到朋友圈都在打卡靈潭村油菜花,今天帶著小孩過來看一下,確實是風景如畫。”特意從市區驅車過來的張女士覺得靈潭之行非常值。
干凈整潔、美麗宜居,不僅為群眾贏得了“面子”,也讓政府的“里子”更實——今年1月,南雄成為全國通報表揚的98個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群眾滿意的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之一。
加快老區蘇區發展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此,廣東全力做好脫貧攻堅銜接文章、鎮村協同文章、城鄉融合文章,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更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更好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全面振興發展打牢基本盤。
上下兩層寬敞明亮的車間里,一眾本地“婦娘嫲”在操作臺兩側忙碌著……南雄珠璣鎮三盛鄉村振興車間工人鄧玉妹之前在家全職帶娃,現在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不但每月可以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小孩。
自2021年10月投產以來,三盛鄉村振興車間為珠璣鎮解決了包括鄧玉妹在內的130余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業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廣東依托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大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020年以來,共組織老區蘇區所在14市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含以工代訓)193.19萬人次,開展“粵菜師傅”培訓16.06萬人次,“南粵家政”培訓29.15萬人次,重點扶持建設省級“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和培訓基地各7個,端牢老區蘇區百姓就業“飯碗”。
“困擾多年的飲水難,終于不再難了!”去年,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多個村的村民看著水龍頭流出嘩啦啦的自來水,十分激動。
為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讓老區蘇區父老鄉親共享全面振興發展成果,廣東切實加大對老區蘇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保障力度,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數據顯示,全省對重點老區蘇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基本醫療保險補助等9項基本公共服務共同財政事權項目,統籌中央和省級資金承擔100%支出責任;2019—2020年,省級財政新增一般公共預算補助395億元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69個老區蘇區縣(市、區)兩年合計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達4909.5億元;2021—2025年,省財政新增210億元,助力老區蘇區人民“喝好水、走好路、讀好書”。
發展活力激發
鮮明底色越擦越亮
離梅州城區60公里開外的大埔縣青溪鎮,一部熱播劇《絕密使命》帶火了當地的紅色旅游。“原來此前熱播的《絕密使命》電視劇,有1/3的畫面取材于大埔。”一名慕名前來參觀中央紅色交通線遺址的游客說,實地走訪后,他對那段紅色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曾經留下革命先輩英勇斗爭足跡的中央紅色交通線遺址,如今不僅得以保留和修繕,更是紅色旅游的一張新名片,成為大埔縣對接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的重要項目。
近年來,廣東全力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擦亮全面振興發展的鮮明底色,大力扶持老區蘇區旅游產業發展,對老區蘇區所在地市創建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區、舉辦紅色文旅主題活動、高端旅游項目建設予以資金扶持。2021年,下達8.0547億元補齊人均公共文化支出短板,落實對老區蘇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旅融合等項目建設的資金補助。
在做好紅色資源價值文化挖掘的同時,廣東不斷加大老區蘇區的生態保護力度,在紅色的土地上實現綠色發展:著力提高老區蘇區范圍內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2021年補償標準每畝達46.9元,較一般區域每畝高10.9元。2021年老區蘇區新造林面積17.03萬畝。原中央蘇區建成66個國家森林鄉村,98個省級森林鄉村……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如今,在廣東廣袤的紅色土地上,全面振興發展的進行曲已經奏響,一幅繁榮興盛的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