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中山市水污染治理大兵團作戰啟動儀式在民眾街道多寶涌邊舉行,三鄉鎮西山涌、橫欄鎮低沙河、沙溪鎮六鄉涌、中嘉污水處理廠、三角鎮光明村5個分會場同步舉行啟動儀式。
啟動“大兵團作戰”,成為中山治水工程新的里程碑。在中山市治水辦的統籌下,市住建局、水務局、生態環境局將實現“三軍聯動”,橫跨14個戰區開展治水攻堅,力爭今年年底前實現全市“萬人兵團”大作戰,累計超過400條河涌進場施工。
全面進入系統治水科學治水新階段
16條外江奔騰而過,1041條內河涌縱橫交錯,造就了中山典型的嶺南水鄉風貌。但早期粗放的發展模式和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后,導致部分河涌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為進一步適應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對宜居環境的迫切要求,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明確,堅持科學治水,堅決打贏打好水污染治理這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為中山高質量發展增添亮麗底色。
為了確定科學的治水策略,中山市用半年時間對全市各鎮街、各河涌進行調研,在全面梳理水質、短板、技術方案基礎上,制定全新技術方案和治水路徑;同時,先后組織相關部門赴廣州、深圳、江門等地學習考察,對標外地治水先進經驗與鎮街、部門、治水專家等開展研討。
根據《中山市水污染治理總體工作方案》,中山市將統籌“當下改”和“長久立”的措施,對能立即整治、立即見效的,迅速推動落實;對需要階段推進的,限期整治到位;對需要長期推動解決的,制定精準方案,持續推進整治,堅持整體推進全市水環境科學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流域治理,用最硬舉措、最高標準,打一場沒有退路的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消除未達標水體。
萬人下沉一線 “三軍”聯動攻堅
今年4月14日,中山市水污染治理大兵團作戰的制度框架正式出爐。在中山市治水辦的統籌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統籌推進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整治工程建設,市水務局負責統籌推進非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整治工程建設,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統籌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確立了“三軍聯動”治水路徑。
以大兵團作戰開展治水,中山市不僅明確了治水總目標,也制定了詳細的作戰圖,明確了任務進度表。按照規劃,中山按照不同河涌流域將全市分為若干區域,并分別設立16個水環境綜合系統治理項目。目前,全市16個項目中,2個試點工程已經完成,14個流域治理項目正在實施中。其中14個項目對應14個“戰區”,各戰區成立流域治理工作專班,在專班專治的架構下,市職能部門將協同鎮街聯合開展水污染治理工作。
在中山治水一線,大兵團正在加速集結。“五一”假期之前,中山全市水污染治理參建人員已經達到2000人,施工河涌達到134條;“五一”后,參建人數已經翻了一番達到4000人,施工河涌增至184條;預計,今年年底,全市一線治水人員將破萬人,施工河涌達到260條。
根據計劃,到2022年底前,中山將力爭形成全市水污染治理“萬人兵團”作戰的格局,推動超過400條河涌進場施工,并完成中心組團河涌主體工程;力爭新建污水管網765公里,完成既有污水管網檢測400公里;完成城區2座污水廠擴容工程,啟動10座污水處理廠擴容;94條行政村農污工程開工,完成69條行政村治理工程。
2024年全市建成區 力爭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我幾乎每天都會來這里走走,經常能看到有人在釣魚,記憶中清澈的小河又回來了。”近日,火炬開發區泗門小區居民詹少軍在嶄新的濠頭新涌碧道上散步,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是中山治水進展一個縮影。
濠頭新涌所在的小隱涌流域,正是火炬開發區重點推進的流域水環境治理段,該項目范圍內共有30條河涌,治理河涌長度達69公里。截至目前,火炬開發區7條河涌水質已得到明顯改善,29條河涌已經全面啟動控源截污等施工。
在西部片區,橫欄、古鎮、小欖三個鎮將完成擴建2座污水處理廠,新增12萬噸的日處理規模;在中部片區的沙溪鎮,納入中山市中心組團未達標水體整治項目的23條河涌已經全面進場施工,預計2022年底前完成全部23條河涌的主體工程;南部片區的三鄉鎮是前山河流域經過鎮街,目前已施工的有雍陌河、西坑河、東坑河等6條河涌,雨、污水管設計總長度約27公里,目前已完成約10公里;作為全市重點項目之一,中山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三期項目于5月5日啟動,該項目總投資9.78億元,計劃于2022年12月底前通水。擴建后,中山市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將達到40萬噸/日。
目前,中山市已完成112條河涌整治主體工程建設,215條河涌正在施工,已累計新建截污管道447公里、完成污水管道檢測887公里、修復缺陷管網超70公里。根據計劃,到2024年,中山市將力爭實現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