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江門市發布廣東省首張融合數據元件的數據資產憑證。這是江門市在全省率先開啟數字資產憑證2.0模式的一次創新實踐與探索,通過政府發布的新型數據資產憑證,江門為加快數據市場化流通創造出新條件,也為加快落地《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提供了新路徑、新樣本。
目前,江門全市已發出3878張“自然人參保繳費”公共數據資產憑證,進行相關授信貸款3921萬元,實現公共數據資產憑證的1.0模式。
從數據資源到數據資產的轉變是1.0模式,而江門在此基礎上的2.0模式實現了哪些突破?發布會介紹,此次新型數據資產憑證創新引入了數據元件(數據元件,是將數據脫敏后,通過技術及模型加工成的一種數據中間形態),有效破解了舊模式下“原始數據可見”“憑證承載數據單一”等問題,率先實現了多源數據承載于一張數據資產憑證,并成功實踐“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進一步提高數據流通效率和安全。
數據“出行安全又便利”,是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礎。數字資產憑證2.0模式的突破,將有利于數據要素流通規范有序、相關資源配置高效公平,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據了解,江門市首批選取“社保、機動車、公積金”等多源數據,通過數據要素操作系統,將原始數據加工形成數據元件,并將數據元件推送至數據資產憑證平臺,使數據元件與數據資產憑證高度融合,形成全省首個承載“社保、機動車、公積金等多源數據元件”的公共數據資產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