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港航運碼頭上,來往貨船絡繹不絕。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該碼頭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6.4%。
貨運量增長是中山外貿保穩提質的生動注腳。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外貿進出口總值1489.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3.6%,增速高出全省20.8個百分點。自2020年底以來,中山外貿進出口連續7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且近4個季度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中山積極應對工業產業鏈供應鏈所受沖擊,高效處置多輪疫情,實施穩經濟促增長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外貿進出口高速增長、多項主要經濟數據增速由負轉正、消費市場逐漸回暖。
城鄉活力持續復蘇
6月以來,中山各大商圈人氣高漲。中山市商務局舉辦的“中山樂購”線下促消費活動,吸引近40萬人次參與,直接拉動消費金額近7000萬元,帶動消費乘數達7.9倍。中山打出了“組合拳”,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企穩回升。
煙火氣正逐漸重新旺起來。6月,中山單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4%,拉動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7%。這是城鄉活力復蘇、經濟循環進一步暢通的信號。
上半年,中山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1%,較一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實現了由降轉升。一方面,隨著疫情影響逐漸降低,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恢復;另一方面,全市連續出臺的各類支持性政策及促消費活動,激發了消費市場活力,帶動了零售、住宿、餐飲業的增長。比如,汽車銷售對消費市場產生了正面影響:限上汽車類6月零售額同比增長37.2%,較上月提高48.6個百分點。
制造業努力穩住中山經濟大盤。受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產業結構有待提升、缺乏大型龍頭骨干企業等因素影響,上半年中山規上工業增加值相比一季度出現了下滑。與此同時,隨著產業鏈供應鏈穩步恢復,部分工業指標逐步好轉,釋放向好信號。工作母機、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等現代產業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增長8.1%、5.5%、4.0%、2.8%。
創新動能正在聚變。在中山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背景下,中山東承“橋頭堡”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火炬開發區以近1/4的工業增加值總量,實現3.4%的全市第六同比增速,工業投資增速高達52.3%,一批產業項目陸續簽約、動工;翠亨新區GDP同比增長17.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和產業項目集聚。
政策禮包助企紓困
7月中旬,在中山港航運碼頭,蒂升電梯(中國)有限公司一批載客電梯通過“灣區一港通”模式隨駁船抵達廣州南沙港后被直接裝入遠洋貨輪,發往泰國,標志著中山港—南沙港“灣區一港通”模式正式進入常態化運營。今年以來,已有200多航次7000余個標箱家用電器、五金制品等“中山制造”貨物經“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模式出口海外。
在積極推進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改革的同時,中山海關全力支持穩鏈、補鏈、強鏈,通過施行“免征內銷稅款緩稅利息”“免征非失信企業集中內銷擔保金”“實行加工貿易全工序外發加工免擔保”等一系列“政策禮包”,助企紓困解難。
針對轄區一大批外貿企業“兩頭在外”的特點,中山海關在“保障重點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加快企業急需貨物通關”“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等方面動態銜接企業需求,提升企業關鍵設備、零部件進口通關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上半年,中山市出口機電產品928.7億元,增長22.6%,占中山市出口總值的74.5%。
助企紓困穩外貿,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至關重要。“我們一次收到了增值稅留抵退稅和掛賬抵減額調轉共1139萬退稅款,實實在在的稅收政策紅利讓我們有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生產。”廣東中澤重工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駱路平說。今年以來,中山稅務部門積極落實出口退稅新政,中澤重工完成了中山市首筆掛賬抵減額調轉。
階段性加快出口退稅辦理進度的相關政策,也為出口企業退稅“活水”加快回流帶來了新的生機。截至目前,中山共有申報的一、二類出口企業超2700戶,上半年一類、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免)稅的平均辦理時間均壓縮在3個工作日內。
同時,中山市稅務局大力推廣出口業務“非接觸”辦理,實現出口退稅申報、審核、反饋全程網上辦;積極推廣出口退稅證明全流程無紙化、實地核查“容缺辦”等服務舉措,有效提升退稅辦理質效,加快出口企業資金周轉。“加速辦”與“便捷辦”雙管齊下,為出口企業的資金鏈穩定上了“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