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至14日,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光功能材料青年學者研討會在廣東汕頭舉行,來自全國的知名專家、青年學者齊聚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汕頭實驗室”),共探中國光功能材料研究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和進展。
這是汕頭實驗室一期項目竣工后的首次啟用。新建成的高標準化學實驗樓與綜合服務設施,令不少青年學者印象深刻。事實上,汕頭實驗室的建設,只是汕頭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一個行動縮影。
自今年1月汕頭市成為省內繼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之后第5個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城市以來,汕頭市多措并舉、多點發力,全力以赴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區域創新中心,以科技力量為汕頭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提供支撐。
近日,喜訊傳來,汕頭金平工業園區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日趨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日益完善的科研平臺載體,正成為激發企業創新的一池春水,引領企業在“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道路上披荊斬棘,實現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汕頭工業生產保持增長,其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起到支撐作用,規上企業數占全市的70.48%;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69.0%,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值2.3個百分點。
建立各類平臺載體??
為產業創新提供“硬支撐”
最近,墨格微流科技(汕頭)有限公司創始人、汕頭實驗室研究員董正亞博士團隊的項目屢屢在汕頭科創比賽中斬獲第一名,這讓團隊成員們備受鼓舞。“汕頭市委、市政府重視科技創新和新技術研發,在汕頭擁有較好的鼓勵科技創新的大環境。”頻頻舉辦的科創賽事活動,讓董博士等海歸人才感受到汕頭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墨格微流是汕頭實驗室首家孵化成立的公司。依托實驗室平臺,該公司引進了不少高層次科研人才。墨格微流經理張杰介紹,正是有了汕頭實驗室這樣的平臺,他們才會選擇扎根汕頭開展科研工作。
據悉,汕頭實驗室一期項目已建成高標準化學實驗樓與綜合服務設施,重點研究團隊、中小試項目及“專精特新”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正逐步進駐。實驗室建立了一支博碩士占比超80%的高層次人才隊伍,聚集了多名領軍科學家和多支高水平科研團隊,與一批央企及駐地企業達成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儲備了一批產業化前景良好的技術研發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驪珠介紹,選擇在汕頭舉辦中國化學會第三屆全國光功能材料青年學者研討會,是希望讓更多優秀的科學工作者能夠進一步了解汕頭實驗室,助力實驗室人才儲備的引進。
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馬於光是汕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之一,他認為汕頭實驗室在未來要肩負起基礎研究、推進成果在本地落地轉化和應用等責任,并表示未來與汕頭實驗室有合作的空間。
除汕頭實驗室外,目前汕頭大學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已完成升級改造,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汕頭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粵東分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已完成落地建設,助力解決基礎研究薄弱、關鍵核心技術能力不強的短板。此外,汕頭市鼓勵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醫學科學院、實驗室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創新平臺,深化產學研合作;引導多元化投資主體投資眾創空間、科技創業孵化器、加速器以及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載體,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培育。
推動產學研面對面??
壯大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廣東偉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內,一群年輕人時常在此“切磋”新想法,以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攻克技術難題。“公司的創新氛圍不錯”,偉達智能技術主管謝梓鵬說,公司鼓勵年輕人在項目中運用一些新想法、新技術,這給了年輕人更多機會去嘗試和試錯。
去年,團隊研發的一款智能凈化器,由于產品設備性能不夠完善,實驗數據支撐不夠充足,無緣在科創比賽中獲獎。經過一年的完善和實驗數據收集,這款智能凈化器在今年的“創客汕頭”大賽中摘得三等獎。“創新是公司的活力源泉之一,科技創新有助于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謝梓鵬介紹,多維的創新讓偉達智能從傳統的設備制造企業轉型為智能制造商和服務商,在2019年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的行列。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近期,汕頭把握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契機,高位研究部署汕頭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出臺《汕頭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企業創新創業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條例》中有許多鼓勵科技創新和優化創業環境等方面的制度和規定,包括對許多科研工作者都十分關心的科研經費過少等問題作出相關規定,這些確實是為解決我們目前開展研發所遇到的痛點。”汕頭大學工學院研究生黎達說,他目前正計劃申請汕頭市的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這將有助于團隊更安心地進行科研攻關。
除用好特區立法權,汕頭今年積極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開展科技型企業“3+N”服務型行動等,目前已組織活動45場次、深入143家科技型企業開展服務,精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今年6月,汕頭市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建成投入使用,推動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和汕頭實驗室120余臺(套)、價值3億元設備實現開放共享,進一步提高大型科學儀器的利用率和應用水平。不少高新技術企業已享受到高精尖儀器設備共享的便利,同時有機會與高校科研人員互動交流,無形中為校企產學研合作提供更多機會,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汕頭還從今年1月起啟動產學研“面對面”對接活動,截至8月上旬,已成功舉辦了中山大學專場、華南理工大學專場、紡織服裝產業專場、生物醫藥產業專場、農業產業專場5場對接會活動,牽引技術、智力、數據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集聚。不少企業在該系列活動中與高校碰撞出火花,目前已有進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