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廣東步履不停。
廣州各部門、各區負責人現場對企業代表發出投資興業“邀請函”;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提出20條政策、75項舉措支持制造業,全力以赴抓經濟;江門緊鑼密鼓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年度計劃投資超1200億元;中山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零成本”開辦企業,最快1小時領章……
全省上下正形成比學趕超、賽龍奪錦之態勢,奮勇爭先開創新氣象。
廣州:重大項目挑大梁 力爭固定資產投資破萬億元
“在這里,我公布一下我的電話號碼,歡迎大家來黃埔洽談投資,有問題也可以聯系我解決。”在2月1日廣州市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大會第一分會現場,黃埔區常務副區長王大通向參會的企業家們公布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一個暖心的舉動,讓企業更有歸屬感,更是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源泉。不久前,廣州立下今年力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的“軍令狀”,要在全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勇挑大梁。
活動當天,不僅是來自發改、工信、規自等部門的負責人紛紛表態,黃埔、南沙、白云等區的相關負責人也在現場介紹了各區政策,更對在場的企業代表直接發出投資興業的“邀請函”。
黃埔區今年將發揮好專班和信任籌建工作機制,全年實現180個以上項目動工,推動200家以上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投資超650億元;南沙區全面推廣重大項目并聯審批聯合專班機制,探索更多工程建設領域事項納入“一件事”管理清單;增城區將為企業提供“媽媽式”服務,完善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籌建工作機制。
“借這次機會,衷心希望更多企業家了解花都、投資花都、扎根花都,攜手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中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繪制‘廣州北部增長極’的美好藍圖。”花都區常務副區長王勇說。
立足當下,最需要的是實干。接過萬億固投的“任務書”,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旭介紹,2023年聚焦大項目“攻城拔寨”,廣州將加快總投資約6.6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1億元的1722個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推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突破1萬億元。同時,為解決項目的資金問題,加快推動組建廣州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基金,最大力度推進存量資產證券化,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投資活力,爭取天下資本投廣州、投資興業在廣州。
“我們力爭每年為超1000家工業企業提供評估、診斷、咨詢、培訓、改造服務,梯度培育一批‘鏈主’‘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建設一批標桿示范產業園區,全面賦能廣州市新型工業化建設,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高裕躍表示。
投資穩,則產業興。“今年,我們重點推進工程建設和國外先進設備的采購及技術引進,確保項目一期工程2024年下半年投產,達成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月產2萬片的能力。”廣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何少平透露,2024年增芯將啟動二期200億元新增投資項目的籌備工作。
東莞:“一號文”20條新政力撐實體經濟 力爭制造業貸款突破3300億元
到2025年底,全市營收超百億元制造業企業不少于25家,產值超千億元制造產業集群不少于7個,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2月1日,2023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于堅持以制造業當家 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發布。《若干措施》聚焦“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方面,圍繞制造業立柱、制造業轉型、制造業紓困三大方面提出20條政策、75項舉措,涉及產業培育和企業發展各項獎補政策資金約15億元。
《若干措施》提出,要聚焦大產業重塑體系結構,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明確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能級提升,目標是在現有基礎上,到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率先突破千億元規模,產值超千億元制造產業集群不少于7個。到2025年底全市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不少于2000億元。
梳理發現,目前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已呈“加速”趨勢。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374.84億元,占全市重大項目投資比重43%。風口之下,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在東莞不斷發展,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對東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了積極評價。丁力建議:“東莞要‘兩條腿’走路,吸取過去制造業發展的經驗,一方面既要招商引資引進大項目,另一方面也要培育本土龍頭企業,建立自己主導的供應鏈體系,才能讓產業更有根植性。”
《若干措施》提出的產業立柱目標在企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易事特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何思模表示,隨著全球數字化、碳減排等大趨勢的演進深化和我國戰略國策的貫徹落實,產業數字化和以鈉電池新型儲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高端制造產業迎來了新一輪黃金機遇。在“一號文”政策利好推動下,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力度,將會以更好的業績為省、市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推動產業轉型方面,《若干措施》著重提出,要支持制造業科技創新,要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設“市重大科技項目庫”,支持市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成果轉化,產業化績效突出的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R&D占GDP比重要穩定在4%左右。
《若干措施》還提出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持重點企業對標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轉型升級,2023年認定不少于20個智能工廠(車間),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牽引帶動不少于1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轉型。引導數字化賦能中心向公共服務平臺轉型。
此外,《若干措施》聚焦產業紓困,提出要支持制造業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幫助制造業企業穩生產降成本。
在支持制造業企業搶訂單拓市場方面,《若干措施》提出,2023年組織企業參加“粵貿全國”“粵貿全球”等境內外展會及出口產品轉內銷貿促活動不少于150場次。對規上工業企業舉辦新品發布會、宣傳推介會、訂貨會、經銷商大會等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
在幫助制造業企業穩生產降成本方面,除了租金減免等措施外,《若干措施》還提出要整合設立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專項基金,引導銀行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訂單倉單、應收賬款等供應鏈融資支持,力爭2023年全市制造業貸款規模突破3300億元。
“《若干措施》對市場來說打了強心針。”在東莞市仙津保健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志華看來,《若干措施》的出臺,反映出政府把促進高質量發展當作頭號工作,全力以赴抓經濟、促經濟,從政策到獎勵對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幫扶,讓企業看到了發展的方向,有了發展的信心。
中山:開辦企業“零成本” 領章只需1小時
2月1日上午9時,中山醫品建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娜來到中山市石岐街道政務服務大廳,登記好新開辦企業所需信息后,1小時內就領取到了公司的營業執照和4枚印章。這套印章也是《中山市新開辦企業首套印章免費刻制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實施后,發放的第一套免費印章。
“這是我申請開辦公司以來最快的一次!”李娜說,“既省錢又方便,信息登記一表填報,印章即刻即拿。”
根據《中山市新開辦企業首套印章免費刻制工作實施方案》,經中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批準新增登記注冊的企業,包括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及非公司企業法人,均可享受首套印章免費刻制服務,涵蓋法定名稱印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各1枚。
中山市市場監管局便利營商科科長李慶華表示,中山推行“政府買單”為企業提供免費刻章服務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讓企業實現“零成本”輕松開業,最大程度便利企業市場準入。
目前,印章免費刻制服務可在中山市鎮兩級各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接下來,中山還將在“一照通行”服務平臺上線免費刻章管理系統。該功能上線后,申請人即可線上發起刻章申請,而后通過郵寄等方式領取,實現企業開辦、免費刻章“零跑動”。
一年多來,中山部署160多項改革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如今,在中山開辦企業平均只需0.1個工作日,免費刻章最快1小時內即可領取。超1700多項業務實現“指尖可辦”,100項高頻服務能夠“秒批”,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等300余件事項都能“一件事”集成辦理。一年多來,全市近2.4萬件企業訴求得到“即接即答”響應,平均用時4.2天得到解決,市鎮干部走訪超4000家規上企業,企業訴求通過“書記市長直通車”直達市委書記和市長桌前。2022年以來,中山全市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10.16萬戶,同比增長24.09%。
江門:今年市重點項目665項 計劃投資超1200億元
日前,據江門市發展和改革局消息,今年江門安排市重點正式項目665項,年度計劃投資1234.8億元,增長6.4%。其中,省重點正式項目128項,年度計劃投資491.9億元,增長13.8%。
分領域看,今年江門產業項目投資增長最快,占比保持第一并逐年提升。受隆基綠能、中創新航等龍頭項目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投資增長52.5%、新材料產業投資增長21.8%,呈現制造業當家的良好勢頭,農林牧漁項目投資增幅也首超50%。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5.7%,服務大型產業集聚區的園區配套設施項目投資翻番,鐵路、科技、環保等項目投資大幅增長。
分階段看,今年江門續建項目311個,投產項目178個。其中,投產項目數新增32個,年度投資占46.6%,兩者均大幅增長。101個工業項目有望年內投產。新開工項目159個,實體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
分規模看,今年江門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有333個,投資額達992.6億元。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32個,10億—50億元項目161個,5億—10億元項目140個。
下一步,江門將緊鑼密鼓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同時,分秒必爭推進重點項目快開工早投產,爭取國家支持廣佛江珠城際、臺山核電后續機組、LNG戰略儲備基地等重大項目實施,全力以赴做好重點項目要素保障。
惠州:吹響重大項目建設“沖鋒號” 今年工業投資目標增長20%以上
近日,惠州市“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項目建設動員會暨2023年重大工程建設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召開。惠州吹響了重大項目建設的“沖鋒號”,全力做好促開工、搶進度、強保障。
去年6月,惠州建立“1+6+1”重大工程建設指揮部專班運作體系,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數據顯示,惠州去年GDP增長4.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8%,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397億元、增長42%,總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二。
在大亞灣石化區,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全力推進、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工作人員春節假期堅守崗位、沖刺投產;在惠城區,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1號公路(惠霞高速)項目等正在抓緊施工……當前,惠州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促進高質量發展。惠州今年計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其中工業投資1680億元以上,增長20%以上。
據悉,惠州有179宗項目列入省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草案),總投資679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8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3%,排名全省第三,僅次于廣州、深圳。同時,惠州列出省市重點建設項目清單、“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項目清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清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基金項目清單、中央預算內資金及省級專項資金項目清單等五張“項目清單”。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惠州將持續破解項目建設難題,著力在強化用地保障、緩解資金困難、滿足用工需求、深化審批服務等方面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肇慶:國資開展“項目建設年”行動 搶抓黃金季、窗口期
在肇慶港新基灣碼頭,鉤機隆隆作業;在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起步區,吊機繁忙運作……新春假期結束,肇慶各個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
為推動項目建設,肇慶市國資委提出,今年肇慶市國資系統將以“項目化工作法”扎實開展“項目建設年”行動,搶抓項目建設黃金季、窗口期,加快在建項目建設。
其中,市國資系統全年建設重點項目24個,總投資額超100億元,將集中力量推動新能源材料、西江“黃金水道”、國家儲備林、產業園區、現代農業5條全產業鏈項目加快建設,今年計劃完成投資近35億元;同時,聚焦主責主業加快推進各項工作,實現在建項目早日建成、達產見效,積極謀劃一批投資開發項目,挖掘創造更多新增長點。
廣東省(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是全省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之一。肇慶市西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正全力推動鼎湖蓮花—富溪市管起步區項目一期(一標段)建設,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據介紹,西江公司將打造集“項目代建+材料貿易+園區運營+資本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全產業鏈,加快代建項目建設步伐,預計到2023年底代建項目累計完成產值3.98億元。
作為肇慶西江“黃金水道”的核心樞紐,去年11月30日,肇慶新區新基灣、封開長崗、德慶九市和悅城共4個公用綜合碼頭項目同時動工建設。今年,肇慶交通集團將確保年內完成總投資達50%,總投資額超20億元,力爭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在國家儲備林方面,肇慶水務集團今年要實現年底前完成3.8萬畝造林和2.8萬畝采伐目標,創造營收超5000萬元。借助“數字肇水”,建設智慧管理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森林資源實行動態監管。
肇慶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質量效益論英雄,將藍圖變為現實,以具體項目為抓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韶關:大力實施“三大戰略” 今年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
據2月1日召開的韶關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消息,2022年韶關市克服多重困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64億元、增長0.2%。今年韶關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增長6%。
接下來,韶關將大力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縣域富市“三大戰略”,開展綠美韶關、產業攻堅、科教人才、營商環境優化、要素保障、資源盤活“六大行動”,推動基礎設施水平、基層治理水平、民生事業水平“三大提升”,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抓好產業有序轉移承接主平臺建設,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著力促消費擴投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強縣促鎮帶村,全力建設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韶關將打造產業承接大平臺,高起點規劃建設1個省級重點主平臺和6個特色產業園,打造“萬畝千億”量級的首批省級重點支持建設的產業承接主平臺。開展新一輪產業大招商,全年完成實際投資270億元以上。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產值超1000億元的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產值超50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全年完成技改投資50億元以上,啟動總投資超200億元的新豐、樂昌抽水蓄能項目。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一批億元級項目,加快12個在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進綠美韶關生態建設,完成森林撫育30萬畝,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3600畝,深入推進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建設。推動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加快總投資超2300億元、年度完成投資315億元以上的295個重點項目建設。
陽江:今年首筆大額綠色貸款發放 5.77億元支持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國工商銀行陽江分行向陽江地區首個綠色礦山建材項目——中電建陽西縣溪頭鎮鳳凰嶺礦區建筑用片麻巖礦項目成功發放項目前期貸款5.77億元,該筆貸款也是陽江地區今年以來首單大額項目貸款。
中國電建集團是世界五百強企業,近年來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布局,充分發揮綠色建材行業核心優勢,相繼在云浮云安、肇慶廣寧、江門臺山、云浮郁南、廣州花都等地投資建設了多個大型綠色礦山基地,是國內綠色建材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2022年7月,中國電建集團控股的中電建長九新材料(廣東)有限公司以16.1億元競得陽西縣溪頭鎮鳳凰嶺礦區建筑用片麻巖礦第一開發期采礦權,礦區整體分三期開發,整體規劃面積21.08平方千米,預計總資源量達16.8億立方米,初步規劃年產能4000萬立方米,配套10500萬噸/年港口碼頭,規劃第一、二、三開發期開采后將露天采場建成工業園區。該礦區一期項目資源儲量約2億噸,建設總投資約52億元,建設運營期9年,主要由礦山開采、砂石工廠、長距離運輸廊道三大部分組成,年生產量3000萬噸,是集開采、運輸、加工和銷售一體的綠色建材基地,對推動地方和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該礦區位于陽江市陽西縣溪頭鎮,西可到茂名、湛江,東可達江門、珠海,可通過海運輻射大灣區城市,服務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該礦區還臨近已開工建設的陽江港大橋和規劃中的陽江港豐頭島作業區,未來可通過海運遠銷東南亞等地。
清遠:去年外貿進出口總值552.6億元 實現連續8年正增長
據清遠海關消息,2022年清遠市外貿進出口總值552.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3%。全年外貿值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自2015年以來的八連增。
去年以來,清遠圍繞重點行業持續發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出口規模穩步提升。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102.3億元,增長11.6%;農產品出口3.8億元,增長13%;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9.1億元,增長69.1%。
“我們的產品去年出口數量和金額同比均實現較大增長,今年一季度的海外訂單預計會進一步增多。”山弘(清新)農產有限公司是清遠一家專注于麻竹筍加工的食品生產企業,得益于主動擁抱RCEP政策,該公司經理陳威廷對持續開拓海外市場充滿信心。
2022年,清遠海關共簽發RCEP項下優惠原產地證書715份,主要出口日本市場,出口種類為鞋類產品和筍制品等,幫助清遠19家企業約4.15億元出口貨物享惠。
過去一年,清遠的貿易伙伴更趨多元。前三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東盟、美國和歐盟,對東盟、美國、歐盟分別進出口143.9億元、66.8億元和54.5億元,分別增長11.2%、0.7%和13.2%。同時,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2022年清遠民營企業進出口311.7億元,增長4.3%;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240.3億元,增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