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黨和政府幫忙,讓我住得更放心。”家住紫金縣紫城鎮橫徑村的五保戶陳百勝說。家里改造后鋪上了防滑地磚和助力扶手,讓他省心不少。在橫徑村,像陳百勝一樣享受適老化改造惠民政策的還有10人。
老人們生活的改變,得益于河源市創造性設立的市委書記、市長“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自2021年10月實施該機制以來,該市以“一次會議破一題”的方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一年多來,一場場主題鮮明、貼近實際的座談會在河源各地召開。該市圍繞醫療衛生、教育教學、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問題向市民和網友公開征集意見和建議。自2021年10月以來,全市累計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500宗,解決問題3993宗,階段性辦結833宗。通過與群眾面對面問需求、聽建議,推動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從政府“端菜”變為群眾“點菜”,河源不斷探索打造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的民生品牌。
首先是找“選題”。該市通過工作專班定期梳理12345熱線電話、微信、群眾來信、現場信訪等渠道,運用大數據統計分析“算”出百姓“吐槽”最集中的問題。當前,河源已建立公共設施、公共衛生安全、勞動保障等14類92大項民生問題事項庫。其次是“答題”,每次會議聚焦一個主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推動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
例如,針對群眾在“上學難”座談會上提出的“解決中職學位供給問題”,河源市教育局制定實施方案,逐年增加中職學位供給;針對群眾提出的“物業管理區域缺少集中充電點、小區報裝充電樁難”等問題,市住建局印發工作指引推進充電場所建設;針對鄉鎮缺少專業養老機構的問題,市民政局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推進全市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示范點建設。
河源市“面對面”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強化跟蹤問效,推動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一方面定期督查交辦清單、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外;另一方面定期向群眾反饋辦理進度,由群眾進行滿意度評價,并定期在“‘面對面’追蹤——《政風行風熱線》特別節目”上將辦理情況向社會公開。據統計,自“面對面”機制建立以來,群眾對“面對面”座談會交辦問題辦理情況總體滿意率達96.7%。2023年1月,該市全面啟動“面對面”機制2.0版本,進一步把“面對面”工作機制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