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切口立法,促廣府菜大變化。《佛山市廣府菜傳承發展條例》(下稱《條例》)已于近日正式出臺,4月18日,佛山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條例》主要內容及特色。
發布會透露,這是佛山參與粵菜“1+N”省市協同立法的成果,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廣東省粵菜發展促進條例》,主要解決粵菜發展中的全省共性問題;汕頭、佛山、梅州、江門、潮州5市結合三大地方特色風味菜分別制定相關條例。廣東省和5個市條例在內容上相互呼應,緊密銜接又各有特色,合力推動全省粵菜高質量發展。
傳承、發展和創新廣府菜,既是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措施,也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消費穩增長和彰顯佛山新形象的重要內容。
《條例》雖以“菜”為名,但目的并不僅僅是“菜”,更重要的是圍繞廣府菜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傳承傳播等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將佛山本土推動廣府菜發展以及在“粵菜師傅”工程中經過實踐檢驗真正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上升為法規條文,弘揚廣府菜文化,傳承和發展廣府菜制作技藝,促進廣府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在立法過程中立足實際,針對廣府菜飲食文化發展中存在的行業人才“青黃不接”、行業協會作用不明顯、餐飲行業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等問題,以制度規范的形式推動問題解決。
例如,明確市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土特色小吃的挖掘記錄和保護傳承;建立廣府菜非遺項目的評審制度,明確對廣府菜及其相關非遺項目的評審標準等。
《條例》總結佛山市在“粵菜師傅”工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經驗,明確將鼓勵職業院校、企業、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采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行業人才并做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提供政策扶持,吸引并扶持廣府菜高技能人才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