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民歐陽先生通過“@深圳—民意速辦”平臺反映,靈芝園社區勤誠達二期存在電動車堵塞消防通道問題,希望盡快核查清理并保持消防通道暢通。
接訴即辦,寶安區新安街道收到訴求工單后,及時分撥至靈芝園社區進行處置。社區受理后,當日即將違規停放的電動車進行清理,同時督促物業加強對該處通道的日常巡查,確保消防通道暢通。
民生訴求一個口子便捷反映,為民辦事的流程像收快遞一樣高效暢達。如今,這樣的處理模式已成為深圳解決民生訴求的常態。
為辦好群眾身邊大大小小的事,去年底,深圳啟動實施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按照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的思路,著力打造“@深圳—民意速辦”平臺。
改革前,深圳市民反映訴求的渠道非常多,民生訴求也經常需要跨部門辦理。通過改革,“@深圳—民意速辦”平臺將全市537個民生訴求渠道整合為18個,統一歸集“12345”熱線、“i深圳”、黨群服務中心窗口受理等線上線下渠道訴求。市民群眾無需再分辨訴求應通過哪些渠道反映、了解事項該由哪個部門負責,僅需通過“@深圳—民意速辦”提交訴求,平臺便會完成對訴求的收集、分撥、處置、監督、反饋、評價等全周期管理。
為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杜絕民意速辦過程中出現職責不清,相互推諉等情況,深圳按照分類統一、編碼統一、名稱統一,共編制了3級18類4315項民生訴求職責清單。清單精細到什么程度?僅噪音一項,就被劃分為35個事項,建筑施工、公園、學校、道路等不同來源的噪音被精細地劃分給生態、城管、教育、交通等不同責任部門,清晰的權責分工不給“踢皮球”留空間。
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劉佳晨表示,“@深圳—民意速辦”平臺的建設,表面看是技術的創新,本質卻是政府職能的變革和治理方式的轉型。平臺整合了6個市直單位、9個區級單位的15套處置系統,組織各區各部門87家單位在一個平臺上開展民生訴求業務辦理,把橫亙在部門、層級、區域之間的壁壘打通、貫穿。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民生訴求一體化平臺上線試運行以來,按時辦結率達96.31%,總體滿意度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