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出臺,成為推動廣州市體育、教育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實施方案》提出,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方法,采用“素質評價+統一考試”模式,科學確定中考體育分值。高中實施體育學業水平考試,采用“素質評價+終結性考試”模式,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根據《實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達55%以上,青少年競技體育水平保持全省領先地位,青少年體育素養、身心健康水平普遍提升。完善“班—校—區—市”四級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建成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市、區兩級體校體育后備人才基礎更加扎實,全市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350所以上,每個區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不少于15所,全市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達到350家以上。
《實施方案》從9個方面提出28項具體任務和要求,在研制過程中深入梳理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問題,對癥下藥、綜合施策。
《實施方案》明確,將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強調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培養提升學生體育素養,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加強場館設施利用和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小學每天安排1節體育課、初中每周安排4—5節體育課、高中每周安排3—5節體育課。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進行1小時以上體育鍛煉,每周適當開展中等強度以上體育鍛煉。
“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整合體育、教育參賽辦賽資源。”《實施方案》強調,體育、教育部門共同規劃、發布、組織、管理青少年體育賽事,逐步統一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參賽資格、年齡組別和競賽辦法,建立統一規范的注冊平臺和注冊辦法。
同時,建立以廣州市青少年運動會為核心,由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組成的競賽體系;統籌組織備戰全省各類青少年體育競賽;強化青少年體育競賽賽風賽紀監管機制,嚴防違反賽風賽紀和興奮劑問題發生。
在體育教師、教練員隊伍建設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在體育教師崗位設置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需求的基礎上,設立體育教練員崗位;探索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擔任專兼職學校教練員的渠道,對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教練員可先入職后培訓。
《實施方案》要求,加強青少年體育訓練工作,打造“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強調市、區兩級要將公辦體校建設納入教育發展規劃,賦予相應的教育配套政策。各區要加強區級業余體校建設,開展訓練項目不少于15個,訓練競賽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擠占、挪用,教育部門按照就近原則統籌安排義務教育階段體校在訓學生的入學、升學。
同時,《實施方案》提出,創建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在小學、初中、高中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開展相同項目體育訓練,解決體育人才升學斷檔問題;科學制定普通高中體育特長學生自主招生政策,打通優秀運動員升學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