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江門市“邑科匯”科技成果對接系列活動首期對接會(現代農業與食品)正式拉開帷幕。活動旨在促進科技成果與產業應用精準對接,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瞄準產業風口、聚焦食品安全、創新農產品利用形態……活動現場,來自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五邑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企業的特色項目紛紛亮相,展示近年來江門科技轉化成果。
臺山擁有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占全國產量20%。在養殖規模擴大的同時,如何開發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擺在當地鰻魚養殖業面前的難題。“我們在成功研發‘預制好食鰻魚飯及其加工技術’基礎上,最近新推出了自熱型預制鰻魚飯套裝。”江門產研院副研究員阮奇珺介紹,開發鰻魚預制菜產品可有效延伸鰻魚加工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在新會,廣東新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多所大學、三甲醫院、科研機構形成產學研合作平臺,利用生物發酵技術,用廢棄的柑果肉加上各類中藥材,轉化成陳皮酵素。該技術不僅解決了廢棄果肉因酸性極大對土壤和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還為當地果農實現了增收。據該公司外事部總監崔月華介紹,新會區每年有約20萬噸廢棄柑果肉,如果全部轉化成酵素,可形成約300億元產值。
近年來,江門持續推動各領域優先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2022年全市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同比增長91.9%,增幅在珠三角地市排名第一。如今,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的速度越來越快,“土特產”搭上“科技快車”,為江門現代農業與食品行業提供新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