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4宗產業項目,總投資約42.1億元!8月17日,惠州新材料產業園招商引資再結“碩果”。截至目前,該園已累計落戶18宗產業項目,總投資約226.7億元。這是惠州著力打造的千億級產業園之一,當前已形成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的良好局面。
“萬億工業大市”惠州深入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聚力建設工業園區。今年上半年,惠州經濟承壓而行、穩中求進,GDP同比增長5.1%。工業投資為771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長19.5%。但也要看到,惠州兩大支柱產業受到消費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震蕩等因素影響,給發展帶來沖擊、增添了不確定性。
提升綜合競爭力,方能應對諸多不確定性。省委賦予惠州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使命任務。7月21日召開的惠州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搶占高質量發展先機,奮力躋身萬億級城市。提升發展能級,惠州將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持續做優發展質量,為全省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鍛長板??
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
南海之濱,大亞灣畔。7月,恒力(惠州)產業園第二條PTA(對苯二甲酸)生產線成功投料并正式運行,標志著總投資150億元的恒力(惠州)PTA項目全面投產。PTA在產業鏈中處于承上啟下的核心環節。該項目運行投產后,大亞灣石化區內的對二甲苯可就地轉化為新材料產業的上游原料,進一步補齊惠州乃至廣東石化產業鏈的中下游短板。
今年以來,大亞灣石化區捷報頻傳:2月,總投資超百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提前完成重型塔器的吊裝,其大亞灣研發中心破土動工;5月,總投資約521億元的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開工,這里將建設一座世界級水平的乙烯工廠……
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大產業支撐大發展。惠州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呈現出重點項目多、投資增長快等特點。
抓投資就是抓增量、抓未來。8月11日,惠州召開全市推進重點項目投資工作專題會,強調進一步增強抓投資的責任感緊迫感,推動各類項目快開工、快投產。
惠州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上塑造新優勢。惠州將加快建設更具核心競爭力的“2+1”現代產業集群,持續鍛長板、揚優勢、強支柱,錨定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大亞灣石化區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聯合廣深莞打造世界水平數字產業基地。
位于仲愷高新區的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在寬闊的園區道路兩側,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惠州堅持抓項目、建平臺、優環境并推,堅持工業項目進園區,推動土地、資金、能耗等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惠州聚力打造的“3+7”園區,貢獻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工業產值和六成的工業投資。
惠州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強調,要在工業園區建設上有新作為,推動3個國家級園區躋身一流園區行列,7個千億級園區各展所長、邁向高端化。
拓增量??
新型儲能產業邁向全國第一方陣
7月7日,位于惠州博羅縣的欣旺達“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產業園區示范項目儲能工程動工,這是惠州市新型儲能應用場景五大示范項目之一。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欣旺達將在惠州持續加大對動力電池、儲能和源網荷儲的研發和生產,努力成為行業一流的儲能產品提供商。
7月13日,惠州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推進會在龍門縣舉行。會上,惠州市政府與南網儲能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3個新型儲能產業和應用項目現場簽約。此次推進會強調,惠州將搶占產業制高點,競逐新型儲能賽道,全力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今年發布的《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多次“點名”惠州,惠州將成為珠江口東岸儲能電池產業集聚區等多個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型儲能,為什么惠州“能”?惠州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新能源電池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入選中國百強產業集群,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惠州該產業產值去年已達866.7億元。
在惠州,新型儲能產業企業已超800家,從業人員逾10萬人,今年產值預計將超1200億元。惠州將充分發揮億緯鋰能、欣旺達、德賽等“鏈主”企業以商招商作用,強化產業集群優勢,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做大做強儲能電池制造業。
與此同時,作為“萬億工業大市”的惠州,其產業集群發展和工業園區建設為新型儲能示范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在惠州多個縣(區),多個新型儲能應用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根據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推進會的部署,惠州將大力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等應用場景建設,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配套建設儲能設施,政府與市場共同發力,帶動產業加速發展。
7月,《惠州市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根據方案目標,惠州將努力打造成為國內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地和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儲能應用示范城市。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產值力爭達到1800億元。
補短板??
千億園區支撐壯大縣域經濟
在7月底發布的2023賽迪百強縣榜單中,博羅縣的排名躍升至第69位,再次實現在全國百強縣中爭先進位。4年時間,博羅的排名躍升了24位。今年上半年,博羅GDP增速為6.6%,位居惠州各縣(區)首位。該縣提出加快成長為千億級經濟強縣。
惠州被稱為“小廣東”,從經濟結構、地形地貌和區域發展格局上,惠州像是廣東的縮影,有相對發達的沿海、沿江地區,也有發展滯后的北部山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
省委提出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惠州將其作為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契機。7月24日,惠州“百千萬工程”指揮部揭牌,下設5個專班,統籌開展六大攻堅行動。
當前,惠州把實施“百千萬工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堅持“由縣主抓、主抓到縣”,一縣(區)一方案,全面動起來干起來、提速度見實效。
博羅縣183宗制造業項目集中動工投產,總投資791億元;惠東縣61宗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投產,總投資超千億元;位于仲愷高新區的億緯鋰能第三十、三十一工廠投產……今年以來,惠州在多個縣(區)召開高質量發展現場會,釋放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信心和決心。
惠州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突出工業支撐,持續壯大縣域經濟。工業園區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惠州支持各縣(區)集中力量建設千億產業園區,全面提升園區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和專業化服務能力。
近期,惠州突出抓好綠美惠州生態建設、“赤膊房”美化、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攻堅,提升示范鎮村面貌,推動“百千萬工程”不斷取得更大成效。
向萬億級城市進軍!惠州將持續鍛長板、拓增量、補短板,激發新動能、塑造新優勢,務實進取、勇毅前行,強力撐起廣東高質量發展新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