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岸,一座老牌工業城市迎來了全新發展風口。今年上半年,江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6.69億元,同比增長5.0%,呈現持續恢復態勢。
“形”企穩,“勢”向好。在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中,江門迎來了多重機遇交匯疊加的關鍵發展時機。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明年貫通,擁有全省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的產業集聚區,是省新一輪規劃發展全部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布局城市,遍布全球的530多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潛力巨大……江門的區位、空間、產業、僑務等比較優勢即將迎來深刻的、歷史性的改變。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對發展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加上國內、省內城市之間競爭日趨激烈,江門不進肯定退、慢進也是退。
在8月16日召開的江門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上,江門提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奮力實現GDP等主要經濟指標翻一番,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再造一個現代化新江門,加速邁入萬億GDP城市行列。錨定工業投資超千億等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江門吹響了向新出發、再創新業的沖鋒令。
新樹扎新根
新興、傳統、未來產業并進
車間里,中創新航的One-Stop電池在江門量產下線;工地上,隆基綠能在江門投建的一期10吉瓦光伏組件生產基地將在今年投產;會議室內,江門市新型儲能產業聯盟舉行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50多家儲能相關企業“抱團”逐浪萬億藍海。
今年上半年,江門規上工業增加值697.78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占到了61.9%,較前5月提升18.3個百分點,制造業支撐作用顯著增強。這背后,新興、傳統、未來產業并進,顯示經濟結構持續向優,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搶占新賽道,新樹扎新根。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電池、硅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重點培育,成長為發展新動能。以新能源電池為例,全市已聚集起400多家新能源電池及相關企業,實現工業產值229.56億元,產業鏈上下游持續集聚發展,上半年89個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項目陸續落地,計劃投資額達452億元。
走好轉型路,老樹發新芽。傳統優勢產業是經濟的穩定器,江門持續鞏固發展提升食品、金屬制品、家電、石化新材料、摩托車等戰略性支柱產業,推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知名度。上半年,食品、摩托車產業鏈增加值分別增長9%和17.6%,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前瞻謀布局,產業向未來。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江門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前瞻謀劃未來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氫能源、深海裝備等產業,搶占發展先機,力求在未來激烈城市競合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新舊動能轉換,三類產業齊頭并進,新發展階段江門的新增長點已逐漸清晰。
產業大平臺
灣區企業“西游”尋找新空間
珠三角是全國制造業發展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不少城市存在土地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江門擁有全省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可連片大規模開發的產業集聚區,有珠三角唯一省重點支持建設的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土地空間條件優越。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楊永聰評價:“江門主平臺的已建設用地和可新增空間大致為1∶1的關系,既有較好的建設基礎,又能夠承接大型產業項目落地。”
把空間優勢最大化,江門加快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集中資源、集聚力量打造主陣地。大產業、大項目聞風而來——上半年,江門主平臺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8個,總投資額超320億元,預計今年江門主平臺工業總產值可達700億元。
“裝備制造企業有些環節不適合上樓,只能找土地資源空間充足的地方。”最近3個月,數百家來自深圳等地的智能裝備、新型儲能、機器人等產業企業分批“組團”考察江門。深圳市志奮領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唐善斌收獲不少:“江門建設‘一樓工廠’很有優勢。”
今年江門把招商引資定為“一把手工程”,提出項目投資額超2000億元、制造業占比不低于80%的年度招商目標,啟動“全員招商”模式,成效明顯。上半年,全市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241個、計劃投資1296億元,同比增長58.6%和32.9%。
下半年,江門重點加快建設大型產業集聚區先行啟動區,推動道路連接、供電和燃氣互通以及鄰里中心等配套設施共享,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大平臺。同時,江門做強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將盡快成立產業轉移基金,加快核心區建設。
既“筑巢”又“引鳳”。如今,江門已經啟動深圳百日招商專項行動,力爭奮戰100天對深招商100億,為工業投資攢足后勁。
濱海新天地
跨越珠江口探路開放合作模式
江門身處珠江西岸腹地,與珠江口東岸城市長期有著1.5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掣肘著各類要素的流動。
這個尷尬的局面即將被打破。按照規劃,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將在明年全線貫通。屆時從珠江口東岸深圳出發,1小時可到達江門;從香港出發,走港珠澳大橋“北上”,經澳門和珠海,再接駁黃茅海跨海通道,到達江門也僅需1小時。
珠江口上,東西兩岸加速融合打開了江門發展的新空間。
8月初,江門考察團赴香港、澳門、深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展學習考察交流,傳遞出積極與灣區兄弟城市創新協同、產業合作的信號。江門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上,江門明確提出要在擴大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面向大灣區城市對內開放,尤其強化與港澳及穗深珠的合作。
南海之濱,被寫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兩個片區站在了發展的風口上。
江門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將攜手港澳,在廣海灣經濟區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華僑華人的引資引智創業創新平臺。同時,江門將攜手深圳,在銀湖灣濱海新區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實現“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深圳研發+江門生產”“深圳服務+江門制造”跨市戰略組合布局。
一系列新動作在火熱推進中。臺山核電后續機組、國能臺電高效先進燃煤機組、廣海灣LNG戰略儲備集散基地、大灣區特大型港口、深江高鐵南延線等重大項目,正全速推進規劃實施。
百年前,一代又一代華僑揚帆出海、開拓進取,在海外闖出一方天地。百年后的今天,江門面朝大海,再次擂起戰鼓,長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