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3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家科技傳播中心舉行,宣布2023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將于11月17日至19日在廣州市廣交會展館舉行,并首次以產業為導向布展,參展項目總數、展覽面積均為歷年之最。
創交會由中國科協、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九三學社中央、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八屆,累計展出成果1.6萬余項,發布項目超3.2萬項,轉化落地金額超600億元。組委會向全球各界朋友發出熱情邀請,共同見證這場即將在廣州舉辦的創新創業盛會。
設立10個戰略性重點產業展區
本屆創交會以“賦能新賽道 共促新發展”為主題,通過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三家”匯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支撐。
本屆創交會按照“3+2+N”的總體架構,舉辦一展一論壇一賽,成立1個成果轉化平臺和1個創交會成果轉化基金,發布多項創新創業榜單,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撐。
在創新成果展示方面,大會將設立新一代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展區、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展區、生物醫藥與體育健康展區等10個戰略性重點產業展區,科普產業展區、高層次人才展區、鄉村振興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展區等3個重要功能區。邀請國內外優秀企業和項目通過實物和模型展示,綜合運用聲光電技術和交互體驗,多角度全方位展出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
同時,設置1場主論壇和N場分論壇。主論壇聚焦粵港澳深度合作、優化要素配置等熱點話題,分論壇聚焦新興產業發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國際科學合作等重要領域,邀請行業專家、企業家分享洞見、碰撞思想、增進共識。中國創交會創新創業大賽將通過以賽代評、以賽促投的形式,進一步挖掘優秀項目資源,推動更多、更大范圍、科技含量更高的成果轉化落地。
首次以產業為導向布展
創交會始終把服務創新創業作為根本職責。本屆創交會著眼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營造創新創業生態。一方面,注重專業化策展,改變過去以機構為主體的布展方式,首次以產業為導向布展,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沿技術,全方位展示創新創業成果,參展項目總數、展覽面積均為歷年之最;參展項目涵蓋創新創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個階段,使處在不同階段的創新創業項目,都能獲得充分展示和優質服務。另一方面,拓展專業化服務,2023創交會在往年以展會和論壇為主的基礎上,根據創新創業需求,推出20多場配套活動,包括組織首屆創交會創新創業大賽,首次評選“先鋒人才榜”“創新企業榜”“創投機構榜”“產業園區榜”系列榜單,組織專利成果拍賣,開展院士專家園區行和政策宣講等等,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全要素的服務。
57個精選科普項目參展
本屆創交會將“科普化”作為辦會目標之一,著力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及科普產業發展,著力挖掘科技展會科普價值,促進公民科學素質提升。主要措施包括:首次在線下設立科普產業展區,屆時,將有40家企業攜57個精選科普項目參展,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數字信息技術、電子設備、環保等行業領域的科普產品與技術。同時,參展的科技企業將利用展區,為大眾解碼科技應用場景,讓更多創新創造的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此外,展會還將面向市民開放,為市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科普活動。
主辦方表示,目前大會籌備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組委會將繼續努力、精益求精,力爭為大家呈現一場高規格、高標準、高水平的創新創業盛會。
今年以來促成項目轉化超70億元
本屆創交會以成果轉化為導向,著力提升交易功能,服務交易需求。一方面,加大常態化成果轉化力度,2023創交會成果轉化基地擴展到96家,形成了立足廣州、覆蓋灣區、面向全國的基地布局,依托成果轉化基地,常態化開展需求征集、項目對接、推介路演等活動。今年以來,創交會已在各基地舉辦了91場成果轉化活動,促成項目轉化落地金額超70億元,預計年度落地金額不少于150億元。另一方面,強化金融支撐,著眼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今年大會開幕式上,創交會辦公室將與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廣東恒信基金、廣東粵科母基金、廣州產投等機構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設立“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更好促進實現資金與項目對接、資本與實業對接、科技與產業對接,構建“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