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茂名,草木蒼翠。行走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荔枝種植園,荔枝古樹蒼勁旺盛的生命力撲面而來。講解員帶領學員們邊走邊介紹,“荔枝古樹不但給我們村民帶來了收益,也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今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柏橋村視察。5月,茂名市委在柏橋村開設柏橋講堂,該講堂集理論宣講、現場體驗、互動交流于一體,結合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鄉村振興,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闡釋和交流互動,并在柏橋實踐館集中展示柏橋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生動實踐。
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茂名建好用活柏橋講堂,吸引廣大農村黨員走進柏橋村,在一堂堂氣氛熱烈的理論課程中感悟思想偉力,在一次次現場觀摩教學中找尋鄉村振興“金鑰匙”,在一場場交流討論中共話產業興旺新機遇。
打造“行走的理論講堂”
一走進柏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就能看到墻上“柏橋講堂”4個紅色大字。課室里,木制桌椅整齊排列,書架上擺放著各類關于鄉村振興的書籍,不少已被翻出毛邊。
5月揭牌以來,柏橋講堂按照有陣地、有制度、有標識、有師資、有課程的“五有”標準推進建設,為學員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還建成柏橋實踐館,成立“柏橋實踐”研究中心。
不僅硬件設施完善,內容設置上也不斷出新。結合開展主題教育,柏橋講堂持續豐富理論、實踐和“百千萬工程”3類課程。講師名單中,既有黨校和高校教師,又有黨政領導干部和優秀鎮村干部。
茂名市委黨校教育長張藍青說,柏橋講堂綜合運用現場講解、情境教學、沉浸式體驗、交流研討、案例分享等互動性教學方式,促進學習交流研討深入田間地頭、直達生產一線。
依托柏橋村在發展特色產業的一線實踐,柏橋講堂統籌利用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中國荔枝博覽館、中國荔枝產業大會會址“一圃一館一址”3個國家級荔枝產業平臺和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范帶等資源,打造“行走”的理論講堂。
5月揭牌至今,柏橋講堂每個月聚焦一個對象,有針對性地選取一個學習主題,針對黨員干部、學生、普通群眾等不同群體量身定制教學課程和觀摩路線,全方位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廣大農村黨員是柏橋講堂學員的主體。“柏橋講堂·千名村書記話振興”活動舉辦了兩期,首期茂名市各地的村黨組織書記相聚一堂,碰撞思路、共話振興;第二期全省各地黨員干部走進柏橋村,交流互鑒鄉村一線的工作實踐。
“回去要深挖資源,改造好人居環境,管控好農房風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村子變得像柏橋村一樣美麗。”信宜市白石鎮官山村黨支部書記鄧高筍參加交流后說。
“賣荔枝!身外是張花紅被……”近日,在一場基層宣講活動中,全省首批基層宣講示范隊伍之一的茂名“柏橋講堂”宣講隊用唱粵曲、朗誦、解說等形式,講述實施“百千萬工程”中涌現的好故事,引來現場陣陣掌聲和歡聲笑語。通過一場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不斷凝聚起基層干部群眾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共識和力量。
據統計,截至12月15日,柏橋講堂已開展758個班次(活動),累計培訓基層黨員干部、師生等群體4.1萬人次,吸引來自各行各業的50多萬人次來到這里參觀學習。近日,柏橋講堂還入選全省首批24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在教學實踐中打開破題新思路
學問藏在實踐里。荔枝樹下、生產線旁、合作社里……都是柏橋講堂的教學現場。鎮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黨校教師擔任講解員,各地黨員干部在柏橋講堂面對面分享交流經驗,談思路、出點子、提建議。
柏橋村是有名的荔枝之鄉。荔枝種植6800畝,占了村子面積的87%以上。今年,柏橋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荔枝銷售近1600萬元,較去年增長超20%,荔農豐產增收。一顆小小的荔枝,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如何立足資源稟賦做好“土特產”文章,是很多農村黨員干部在柏橋講堂上思考最多的問題。
從柏橋講堂回來后,高州市大井鎮木廣垌村黨支部書記廖輝一直在思考:“同樣是荔枝之鄉,柏橋做對了‘融’字訣,而木廣垌村荔枝產業還停留在賣鮮果階段。”
木廣垌村桂味荔枝種植歷史悠久。這些天,廖輝與村干部商量,及早為來年荔枝季做準備,“一方面,千方百計發展一二三產業,推動荔枝產業多元化;另一方面,學習柏橋村合作社經驗,通過聯農帶農幫農,增加果農收益”。
柏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展廳墻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荔農致富在產業鏈上”這幾行字,讓信宜市洪冠鎮黨委書記駱鋒印象深刻。
南藥是洪冠鎮的主導產業,全鎮種植面積6萬多畝。“調研發現,經濟價值不高、銷售渠道不暢通,降低了村民種植南藥的積極性。”駱鋒說,我們要學習借鑒荔枝產業鏈黨委的做法,由黨組織把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連接起來,通過合作社+整體利益抱團,解決藥農利益分散化、群眾議價能力不強等問題。
鄉村振興“一四五”工作法、農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機制、“百會幫百鎮”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茂名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創造的成果,正不斷形成柏橋講堂的交流內容。
張藍青說,柏橋講堂內容設計與學員工作實踐緊密結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聯系單位職能和崗位職責,學思踐悟、細照篤行,把學習成效體現到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上來。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在柏橋講堂學習“充電”后,廣大農村黨員帶著新視野、新感悟、新思路回到基層第一線,鉚足干勁推動“百千萬工程”結出碩果,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