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4日《廣州市房票安置實施方案》審議通過后,1月5日,廣州開出全省首張房票,作為荔灣區石圍塘舊城征拆項目安置憑證。這標志著廣州探索房票安置制度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長期以來,原址回遷周期長、安置房不匹配、征地拆遷難等是城市更新項目普遍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為進一步解決優化成本核算與征拆標準,去年10月,《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廣州市城中村改造專項規劃(2021—2035年)》審議通過,明確提出通過探索房票政策機制,破解城市更新改造安置難等問題。
荔灣區積極響應號召,在石圍塘舊城改造項目率先試點推進房票安置新模式,率先落地全市第一批房票安置項目,為廣州實施房票安置探路。
小房票兌出大民生。房票是征收安置的一種創新制度,是將安置房按補償協議量化為貨幣金額后,折合成相應面值的房票發放,再由業主自主選擇購買商品房等物業的憑證。相比于其他安置方式,房票制度拓寬了政府可提供的安置渠道,有利于激發房地產市場新活力,同時可滿足被征收人的差異化安置需求。
荔灣區土地開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1月5日已發放的房票憑證載明了房票類型、購房地址、票面金額、政策性獎勵金額、使用/兌付期限等信息,可由本人或其直系親屬購買“定點入庫”的新建商品房源。目前,荔灣發展集團、中海集團、珠江實業、力誠投資公司已納入“定點入庫”名錄。
通過積極探索房票安置路徑,荔灣區努力實現政府、市場、群眾滿意的共贏局面。“多虧了政府、相關部門、街道和動遷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的用心引導和解釋,通過房票政策,我多獲得1萬多元的補貼,購房更劃算了。從簽訂補償協議到房票開具,一氣呵成。”在當日房票發放現場的石圍塘居民周女士說。
上述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荔灣區將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房票安置工作經驗,完善相關制度,并在聚龍灣、花地河西片區等項目大力推廣房票安置模式,更好滿足被征拆群眾的改善性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