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帥‘村晚’!”不久前,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的新年首場“村晚”在利逕村火熱舉行,正逢中國人民警察節,這場“村晚”以“警民同心”為主題,民警和村民輪番登臺,雙截棍、警體拳、南拳等精彩的才藝表演讓臺下觀眾目不暇接。
數據顯示,廣東有近75.5%的行政村在傳統節日、重要節慶日等節點舉辦“村晚”、村民運動會等群眾自辦文藝活動。從戶外草地音樂節到瀑布燈光秀,從田間地頭到旅游景區……近年來,廣東“村晚”玩出越來越多的新花樣。
形式豐富多樣的“村晚”,不僅充實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以文化為支點撬動文旅資源,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村晚”成文旅流量新入口
“看得我身體里的武術DNA都動了起來,想上臺表演兩下!”派潭鎮居民陳先生是‘村晚’的忠實粉絲,“每一場都看,沒空來現場的話就通過視頻號看直播,節目很接地氣”。
自去年8月啟動以來,派潭鎮的“村晚”已舉辦了14場。每場“村晚”都會結合各村民俗風情、時令節慶,推出不同主題的活動。有村民形象地說:“每一場都有新驚喜,我們就像追電視劇一樣追著看。”
去年七夕佳節,村民和游客穿著漢服打卡“村晚”,體驗具有300年歷史的古老民俗漁燈巡演,欣賞佳松嶺村的特色盆景;國慶前夕,夢幻的燈光和煙火秀首次點亮白水仙瀑景區,吸引了眾多游客;跨年之際,派潭鎮省級非遺項目舞貔貅登上舞臺,以舞貔貅為原型創作的IP文創更是受到觀眾追捧……
“每一場活動都絞盡腦汁,讓各村的文化資源、特色農產品、亮點產業在‘村晚’舞臺以各種形式亮相。政府搭臺、村民唱戲,為‘一村一品’代言。”增城區派潭鎮黨委書記卜永彪介紹道。
特色各異、互動體驗感強的“村晚”,也為文旅產業找到了新的流量入口。據了解,派潭鎮“村晚”系列活動去年舉辦以來,線上線下瀏覽量超1.5億人次,帶來游客量200萬人次,同比增長80%。其中,去年中秋國慶假期,派潭全鎮共接待游客79萬人次,7家溫泉酒店平均入住率與去年同比增長31.26%。
在“村晚”平臺的孵化下,當地文化資源向文化品牌跨越、向文化經濟轉變。
在密石村豐收節專場上,派潭鎮10位村支書登上舞臺走秀,宣傳本地特色農產品,使得佳松嶺村的特色盆景、鵝兜村的餐飲產業受到更多關注。時下火熱的直播帶貨,也進駐了“村晚”舞臺。來自廣州華商職業學院的志愿者們,為七境村雞心黃皮、樟洞坑村荔枝、萬果小鎮水果進行直播帶貨。
和派潭鎮一樣,各地不少“村晚”正打出品牌、亮出特色在全省多點開花,助力文旅資源以全新姿態火出圈。
短視頻助力非遺文化傳播
起獅、過河、進門、采青……最近,清遠市佛岡縣的幾支民間舞獅隊開始忙碌了起來,隊員們緊鑼密鼓地訓練,為一年一度于正月十五舉辦的佛岡“村晚”做足準備。
獅王爭霸賽是“村晚”上的一大亮點。今年,各個行政村比賽勝出的舞獅隊和來自福建、廣西的特邀舞獅隊,將齊齊亮相“村晚”,一展各地舞獅文化風采。
“每年最期待的就是獅王爭霸賽,特別熱鬧!”就讀于水頭鎮中心小學的小崔練習了兩年多的舞獅,已經能完成一整套舞獅動作。2018年,水頭鎮中心小學成立貓頭獅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貓頭獅引進小學課堂。在教練林醒韓的培訓下,孩子們的水平已經能在“村晚”舞臺進行精彩表演。
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佛岡“村晚”以當地豐富的民俗活動、非遺項目為抓手,讓群眾在自編自導自演的過程中,參與到舞龍、舞被獅、鯉魚燈、豆腐節等特色節目,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實現對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
一個短視頻就能成為前往某地旅游的理由。佛岡“村晚”的節目短視頻在社交平臺發布后,其濃烈喜慶的活動氛圍,成功吸引不少周邊及珠三角的游客。
2023年,佛岡“村晚”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主辦的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上精彩亮相。作為廣東省三個分會場之一,佛岡縣共舉辦17場非遺及特色民間民俗節目,結合“佛岡縣我要上春晚”才藝大賽展示,線上線下參與人數達200余萬人次。
打通文和旅,“村晚”的舞臺無限廣闊。
如今,清遠全市已有超過60%的自然村打造了自己的“村晚”。不僅如此,今年春節期間,東莞、韶關、潮州、江門等地的“村晚”也將摩拳擦掌,以富有嶺南地域特色的年俗節目,吸引全國游客“到廣東過大年”。
以“村晚”為支點,撬動鄉村旅游、鄉村民宿、農產品銷售等文旅融合新業態,這條路徑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