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惠州打造宜居宜游宜業之城 護好古樹點“綠”成金 年售農貨超千萬元

時間 : 2024-04-03 09:39:3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大雨過后,惠州新種下的10多萬棵樹苗萌出新芽,和散落各地的1.3萬株古樹名木一起,成就了獨屬于這座城市的濃濃綠意。

  綠意之下,鄉村新業態悄然生長,村民感慨“村子美起來了,日子也紅火了起來”;考洲洋畔,近萬畝紅樹林讓旅游服務成為上岸漁民的主業,有漁民一天甚至可賺上千元;28個新建成的就業驛站,成為新型零工市場,務工者直言“找活不再‘馬路蹲’”……

  打造宜居的綠美生態、營造宜游的鄉村美景、提供宜業的暖心服務,近年來,惠州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持續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為山水添綠、讓產業生金,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托古樹謀新業

  農家樂平均日賺一兩千元

  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家住惠州市博羅縣柏塘鎮千畝古欖園附近的張日明就動身到鎮上采購新鮮食材。一年前,看著越來越多游客來到古欖園,擅長烹飪的他嗅到商機,和妻子在自家院子經營起家庭式農家樂,平均每天能賺一兩千元,生意最好時一天能賺3000多元。

  古欖園是惠州規模最大的古樹群之一,這里有著208棵古欖樹,樹齡均有近200年。這些年來,惠州在做好古樹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聯動古欖園周邊的茶葉種植加工產業,引入社會資源發展鄉村旅游,開拓了鄉村民宿、農家樂、茶室、陶藝體驗館等多元文旅業態,推動不少古樹變成村民的“搖錢樹”。

  如今,古欖園每年接待外來游客超過10萬人次,周邊農戶種植的茶葉等農產品,被游客爭相購買,每年銷售額近1200萬元,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

  一株古樹,就是一塊“活化石”。目前,惠州共有古樹名木13105株、古樹群144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同時,惠州還是全省第一個完成古樹名木普查建檔工作的地級市,也是第一個建立古樹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全市古樹資源“一張圖”的地級市,讓每一棵古樹都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除了悉心為古樹“養老”,惠州還用心“雕琢”鄉村風貌,讓持續改善的綠美環境,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機遇。

  “今年春節期間,這些項目為村集體帶來超16萬元的收益,已超過去年全年12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這是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黨總支書記劉紅蘭最近記下的“綠美賬本”。

  自去年開始,墨園村以綠樹、鮮花打造小景觀,一改往日破落的形象,全新的鄉村美景很快走紅網絡。

  今年春節,墨園村的咖啡營地、茶野小館、稻田小火車等首批文旅項目集中“上新”,吸引游客近20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約200萬元,也為村集體帶來近20萬元收入。

  “我在村里住了60多年,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墨園村村民陳日強說,以前他靠魚塘養殖維持生計,如今村子美起來了,他的日子也紅火了起來。

  捕魚船變觀光船

  旅游旺季一天收入上千元

  家住考洲洋內島——鹽洲島上的白沙村村民林惠慶曾經以為,自己會像父輩一樣,在船上度過一生。“村里老一輩主要靠晾曬海鹽、出海捕魚為生,有時出海忙碌一天都捕不到漁貨。”林惠慶從小跟隨父親出海捕魚,體會過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

  那時候,白沙村海岸邊擁有茂密的紅樹林,退潮后便成了林惠慶和兒時伙伴們的“游樂園”。然而,由于缺乏資源,紅樹林的樹木當時常被村民砍來當柴燒,導致紅樹林“日漸消瘦”。后來,林惠慶發現,紅樹林里的鳥少了,想要捕撈到魚、蝦、蟹,需要去到更遠的海域。

  生態保護,刻不容緩。自2013年起,惠東縣先后完成紅樹林保護修復項目10個,并在考洲洋建設1000畝的鹽洲島紅樹林濕地公園和8000畝的好招樓濕地公園,增強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過去一年,惠州新造1250畝紅樹林,總面積達1.16萬畝。此外,惠州新增2處省級重要濕地,分別為好招樓紅樹林省重要濕地、鹽洲紅樹林省重要濕地。目前,惠州共有省級重要濕地4處。

  復種后的白沙村紅樹林,不僅重新成為各類生物棲居的天堂,也成了上岸漁民的福地。白沙村趁勢重新打造紅樹林周邊環境,建成了一個環境優美的生態小公園,不僅改善了村莊環境,還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來觀光。

  幾年前,林惠慶買了一條新漁船,帶游客出海觀光捕魚,在旅游旺季,一天甚至可以賺上千元。林惠慶說,他的社交軟件里積累了幾千人,都是喜歡出海觀光捕魚的游客。

  捕魚船變觀光漁船,農房變成民宿、農家樂飯店,上岸后的白沙村村民,有了更多營生的路子。

  “村里有50多條觀光漁船,四五家農家樂飯店,還有很多家民宿。如今,旅游服務已成為村民主業。”白沙村村委會主任林忠民說,村里正計劃再修建一條沿岸綠道,將濱海美景串聯成線,提升旅游體驗。

  找活不用“馬路蹲”

  28個就業驛站提供免費服務

  3月底,參加惠州市惠陽區某企業春招面試的應屆畢業生李新龍(化名),享受到當地提供的免費住宿服務。

  “收到面試通知時,公司人力部門主管告訴我,可以免費入住當地的人才驛站。”李新龍說,在動身前往惠州前,他通過電話聯系人才驛站,成功辦理了入住申請。

  目前,惠州全市共建成10個青年人才驛站,每天推出480間免費房源,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通過“惠州青年人才驛站”小程序即可一鍵申請3—7天的免費住宿。除了免費的住房,這些驛站還配置有洗衣房、健身房、書吧等共享設施,同時提供就業創業指導、政策資訊、讀書交流、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務。

  感受到惠州就業服務便利的,不只有大學生,還有靈活就業人員。

  在龍門縣龍城街道的就業驛站里,大屏幕正滾動播放招工信息,身著“藍馬甲”的工作人員耐心地向求職者介紹企業招聘信息。

  “以前節后找活都靠‘馬路蹲’,現在不單有地方坐,還能在電腦上看到全部招工信息,不用來回跑了。”今年春節剛過,進城務工的郭家銘就來到龍城街道的就業驛站登記了求職信息。沒多久,他就接到了工作人員的通知,稱一家本土建筑企業正在招募油漆工。他欣然應聘,如今拿著500元的日薪。

  “一縣一零工市場”支撐起就業大民生,過去一年,惠州城鎮新增就業8.79萬人。

  如今,惠州已建成28家就業驛站,免費為群眾提供就業咨詢、就業援助和實施培訓指導等服務,為重點用工企業提供精準用工保障,讓企業和求職者實現“雙向奔赴”。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