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屆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主題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表示,截至目前,廣州共有267家醫療機構設有精神心理科,擁有1217名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19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神科門診全覆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副院長張繼輝介紹,自今年開始,廣州19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配備至少一名精神科醫生,為市民提供專業的精神健康診治服務,有效解決了社區精神科醫生短缺的問題,也為市民就近就診提供便利。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夕圓表示,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精神衛生人才培養,廣州自2016年起開展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每年培訓約50人,至今已有337名學員通過考核并完成加注。這些醫生不僅能處理常見精神科問題,還能與大型醫療機構合作,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轉診服務,提升治療效率。
在推動精神健康服務的同時,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也在創新治療模式。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黨委書記寧玉萍介紹,該院通過綜合治療模式,實現患者“心身同治”。例如,焦慮障礙患者出現心悸、胸悶等癥狀時,精神科醫生與心血管醫生共同出診,確?;颊叩玫饺嬖\療。此外,醫院開設了“雙心門診”,由心血管醫生與精神科醫生共同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
“未來我們將建設人工智能輔助危機干預系統,提升心理篩查、評估和干預的效率?!睆埨^輝介紹,系統通過問卷、語音識別、文本分析等方式評估求助者的情緒狀態,判斷其精神健康風險。若判定為高危人群,系統識別為優先級別,以盡快轉介至人工干預。
目前,廣州正通過多種渠道為居民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如在全市基層社區設立“粵心安”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站,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和“明心36”小程序,為市民提供心理問題疏導、情緒撫慰等服務。自心理援助熱線開通以來,已接聽31.88萬例來電;“明心36”自2023年3月試運行至今,已成功對414人進行網絡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