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4年新建13處停車場破解城區停車難

時間 : 2016-10-19 19:21:2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隨著梅州城區機動車輛的快速增長,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據估算,目前梅州中心城區停車泊位缺口高達1萬多個,由于停車設施建設滯后、部分路段違停放現象嚴重等原因,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

  近日,梅州市政協主席李金元率隊現場調研市政協主席會議重點督辦提案《關于梅州城區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建議》的辦理落實情況。李金元指出,梅州城區停車設施的規劃、建設與管理,事關重大民生改善、事關城市整體形象、事關梅州發展后勁,要高度重視加快落實。

  根據提案《關于梅州城區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建議》,為解決停車供需問題,梅州市規劃將新建102處公共停車場,提供16067個機動車停車泊位;其中,至2020年梅州中心城區將規劃新建設公共停車場13處,增加5400個公共停車泊位。

  現狀

  十年內汽車保有量將達百萬輛

  “方向盤往右打一些,再慢慢向左,好的就這樣,再往后來5公分。”傍晚時分,下班回家的吳奕雄在小區里面及周圍都找不到停車位,最后只得在保安的指揮下,勉強停在了小區馬路對面僅剩的一個路邊停車位里。

  這種情況對于很多司機來說已司空見慣。

  車位數量不足,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初對汽車爆發性增長估計不足。據梅州市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數據顯示,2015年底,梅州市汽車保有量約為26萬輛;截至2016年9月,數量上升至31萬輛,日均入戶超過了190輛,年增長率約為26%。“近十年來,全市汽車保有量年增長率最高的時間段出現在2008-2011年之間,高峰時年增長率達到30%,”市車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數值遠遠高于全國汽車保有量約18%的平均增長率,按照每年約20%的增長速度,不超過十年全市的汽車保有量可能將超過一百萬輛,其中梅州城區的汽車占六成。”這意味著,平均每一個家庭至少有一輛小汽車。

  汽車的數量通常又與人口和城市規模密切相關。數據顯示,梅州市2015年常住人口約64.4萬,中心城區(含梅縣新城)面積約53.6平方公里,其中,大小街道250多條(江北主干道多為雙向2車道,江南主干道多為雙向4車道,梅縣新城主干道多為雙向6車道)。

  據梅州市公安交警部門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日均交通出行總量約60多萬人次,市民出行主要道路為梅江大道、彬芳大道、憲梓大道、府前大道、廣梅路等。

  車輛越來越多,其所面臨的車位緊缺問題也將越來越嚴重。由于規劃缺乏前瞻性,早期房地產項目均未配套地下停車場,很多小區的停車位配比都低于1:1,現有的停車位遠遠不能滿足小區住戶的需求。在小區內無法停車的業主,也只能將汽車停在馬路的兩旁。

  舊城區停車難日益成為車主頭疼的事情,有限的車位也越來越成為城區商業中心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在一些狹小的路段,原本就狹窄的路面兩旁卻還停著一排排的小汽車。此外一些商業中心,車位配套不足也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困擾。

  比如,作為梅州城區中心繁華路段的百花洲片區,停車位問題就一直為市民詬病。記者走訪發現,百花洲附近可供停車的公用停車位較少,劃線車位僅分布在梅江二路、江南路等內街以及一家超市門口前面的停車場,不過數量并不多。據了解,該區域內街車位多數被商鋪店主停滿,可供流動停泊的車位有限。

  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曾先生在工作不久后買了一輛小汽車。新購買的汽車讓他愛不釋手,但隨之而來的停車難麻煩也令他煩惱不已:“不管到哪辦事和娛樂,找個停車位都非常難。常常要把車停很遠,然后再走過去。”

  幾天前,曾先生去江南片區的某飯店吃飯,在飯店附近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停車位,最后把車停到了幾百米遠的路邊。原本幾分鐘能到的地方,停車卻花了十多分鐘。但是吃完飯一出來,他看到車上貼了一張罰單。“如果有充足的停車位,誰也不愿意因違停被罰款。”曾先生說。

  提案

  加快停車場建設補缺口

  “停車難的一個原因是很多車主并不知道哪里可以停車,交通擁堵時只好繞著圈去找停車位。這種現狀如果不盡快想辦法改變,將不利于商業區的經濟發展。”梅州市城鄉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國家標準,城市道路交通每百輛機動車停車位一級標準需達20個以上。目前,全市城區提供的臨時公共停車泊位數總共(包括路外停車和路內臨時停車)只有8000多個。

  為解決城區停車難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也正逐年增加停車場的建設。記者走訪發現,梅州城區的停車位比較集中,數量也不算少:已經投入使用的停車位包括有歸讀公園4個小型停車場(150多個車位)、院士廣場1個公共停車場(50多個車位),“還有寶盈大廈興建樓層式公共服務性質的社會停車場共6層160個停車泊位,我們已經在逐步解決中心城區的停車難題。”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但隨著近年來機動車輛的快速增長,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停車場建設問題欠賬太多,以致造成中心城區公共停車位嚴重不足。據市規劃局估算,現城區停車泊位缺口有1萬多個,且近一半以上的停車位占用道路,特別是大型社區、醫院、學校、商貿中心等附近停車問題更加突出。因此,興建公共停車場成為公眾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對此,梅州市政協委員馬志元、黎紅英在梅州市政協六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梅州城區停車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建議》的提案,并被列為市政協主席會議重點督辦提案。

  “我在市區周圍轉悠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停車難現象的存在并不是一天兩天,比如在五洲城附近,早在三四年前便出現了道路堵塞、停車困難的問題,可卻遲遲得不到解決。”馬志元提到,“我認為,公共停車場的建設應該加快進度,并且需要成立一個由各相關部門成員組成的常態化領導小組,來專門做這件事情。”

  其實,對于梅州城區的公共停車場規劃,早在2009年市規劃部門便專門就此編制了《梅州城區停車場專項規劃》。“我們的規劃并不存在欠賬問題,目前公共停車場建設的重點應該主抓落實,”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近期我們也在組織編制《梅州市中心城區市政專項規劃》,專門進行停車系統規劃,該規劃將在2009年專項規劃基礎上,重新布置和規劃公共停車場的建設。”

  市民對于增設停車位的呼聲很高。對于公共停車場的建設,市城綜局總工程師李信建議,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去建設:一是政府投資,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二是通過制定一些優惠的政策,吸引社會資金自建停車場,“政府部門可規劃出公共停車場用地,引進民間資金修建公共停車場,停車位以出租為主,以滿足未買車位車主們的需要。”

  “如今停車場一層的成本大概要4000元/平方米,靠政府一己之力,負擔起全城的公共停車場建設,并非是最好的選擇。”李信認為,對于老城區而言,因其發展空間狹小,可利用土地資源較少,因此可以在原來停車場的基礎上升級改造或建立立體式停車設備,以提高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出招

  規劃和執法雙管齊下

  古有行路難,今有停車難。為從源頭入手破解停車難題,市規劃局在遠期的城市規劃中,共規劃了102處公共停車場,可提供16067個機動車停車泊位,總面積為51.3萬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有96處,提供15017個機動車停車泊位,面積為47.6萬平方米;雁洋綜合服務區為6處,提供1050個機動車停車泊位,面積為37萬平方米。

  根據規劃,遠期將以江南新城、梅縣新城等片區為單位,結合用地開發時序推進各個片區規劃公共停車場建設,同時制定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和收費統一體系。

  其中,至2020年,梅州中心城區將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13處,其中江南5處、江北3處、梅縣新城5處,共新增5400個公共停車位。地點分別為東較場停車場、市人民醫院側停車場、芹洋停車場、百花洲停車場、江南汽車站停車場、劍英公園停車場、客都大道停車場、萬達廣場停車場、梅花山公園北停車場、梅花山公園南停車場、劍英大道西停車場、劍英大道東停車場和梅州西站停車場。

  “近期規劃將會優先解決路邊停車泊位建設標準和控制方法,建設一批示范性公共停車場。”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還將利用老城區現有臨時建筑、“三舊”改造項目或大型公共設施用地,采用地下、地面和機械式停車等形式建設。據了解,目前寶盈大廈停車場(160泊位)、劍英公園停車場正在緊張施工中;東較場停車場(屬于足球文化公園片區提升工程內容之一)將于今年內動工。

  一方面是在車位數量上的開源,而另一方面還要遏制對資源的浪費。梅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造成停車難最重要的原因除了汽車迅猛增長之外,還與停車需求不均衡及人們的習慣等有關。“有些車主停車時不按車位劃線停車,常常一輛車占了兩個車位,或者隨意停放。雖然不按車位劃線停車有被拍照罰款的風險,但這類現象卻常常發生。”

  位于廣州大橋附近的金燕大道,就因為“亂停車”,讓不少市民遭遇堵車的煩惱。因為旁邊一大型城市綜合體的開業,使得道路日常通行的人流、車流不斷攀升。“明明地下停車場有很多空位,可就是有不少人喜歡停在路旁來堵塞交通。”前來逛街的李女士對此感到不滿。

  記者看到,在金燕大道往江南片區方向的左車道并未劃停車線,但是不到200米的距離車道旁卻停滿了汽車和摩托車,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顯得更加狹窄。“對于違停車輛,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我們會處20至200元罰款。”市公安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停車難,需避免“龍多不治水”。停車的多頭管理在各地較為普遍,但不應成為執法不嚴的理由。有市民認為,對于一些繁華地帶和嚴重擁堵區域,應視情況設立“嚴管區”,加大路面執勤警力的流動范圍和巡邏頻率,嚴格查處違法停車行為。

  人們的停車習慣需要“法”來規范,而出行習慣卻需要長期的引導。停車緣于行車,行車則希望能更便捷、舒適地到達目的地。所以,如何完善公共交通、減緩道路壓力應是一個城市長遠發展的追求。如果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便捷和舒適成本小于駕車出行的成本,停車難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對話市政協委員馬志元:多部門聯動,推進停車場建設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梅州城區有車一族逐年增多,城市道路也常常上演“車水馬龍”的盛況,煩惱也隨之而來。如何解決“甜蜜的煩惱”?記者就此采訪了市政協委員馬志元。

  “要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還得讓停車設施水平提上去,城市治理手段跟上來。”市政協委員馬志元提到。

  南方日報:在解決停車問題中,目前最急需解決的是什么?

  馬志元:公共停車場的建設涉及到了規劃局、住建局、城綜局、國土資源局等多個部門,靠一個部門單打獨斗并不現實。因此,一個效率高、執行力強的團隊是現在最需要的。政府可以成立一個常態化領導小組,來專門研究、協調這類問題。

  南方日報:對于人群居住密集的老城區,如何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馬志元:停車場的建設分為臨時性停車場和永久性停車場兩類。在現階段停車位無法大量供給、車輛大量增加無法遏制的前提下,應將一些非繁華地段的非重要位置開放出來,利用現有的空地來建設臨時性的停車場,多供應停車位;同時還可以通過三舊改造,升級改造停車設施。

  南方日報: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引起大家去關注?

  馬志元:對于已有的一些規定如梅州城區新供土地的辦公、商業、酒店、賓館及餐飲、文化娛樂建筑要求按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積不少于1個停車泊位配置,居住建筑要求按每戶不少于1.5標準小型停車位配置(“三舊”改造項目按照100平方米1個車位配建)等,要保證其落到實處。

  其次要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目前,還有不少市民不習慣把車停到停車線內或地下停車場。對此,相關部門人員如城管、交警等可以采用協同作戰的方式,懲處違停行為。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