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凌晨,廣州市傳統迎春花市順利結束。廣州花市辦表示,開放期間,全市11個傳統迎春花市游客總人流量達535萬人次,總成交額達1.2億元。盡管傳統迎春花市謝幕,但廣州仍有花市嘉年華接棒。
為期3天的傳統迎春花市期間,人流量最密集的越秀花市以“嶺南第一勝覽”——鎮海樓作為主牌樓設計原型,凸顯“千年商都、越秀特色”的廣府文化底蘊,同時也表達了“更上一層樓”的美好新年祈愿。
西湖路花市今年還引入了亮眼的時尚元素,比如開市就上演音樂“快閃”活動,《賣懶》《步步高》《行花街》《何家公雞何家猜》等具有廣府文化傳統特色的歌謠以更時尚的方式得以呈現,有廣味也更新潮。
在黃埔區迎春花市,粵樂社私伙局的粵劇愛好者獻上的一臺傳統粵劇演出,讓市民游客驚喜不已。據悉,黃埔區各街道私伙局共有60多個,擁有大批粵劇愛好者。
海珠花市則飄來陣陣墨香,多位書法界大咖免費為街坊市民寫揮春對聯和福帖,讓花市既年味十足又墨香洋溢。荔灣花市突出“西關文化”和傳統民俗,有著“南國民間藝術奇葩”之稱的沙灣飄色亮相荔枝灣涌。
花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他們在羊城春節前賞花、買花,讓這里的人流量和銷售額持續攀升。廣州花市辦的數據顯示,傳統迎春花市開放期間,廣州全市11個傳統迎春花市游客總人流量達535萬人次。
盡管傳統迎春花市已謝幕,但廣州的花市嘉年華仍在上演。比如,最具現代氣息的天河花市采用“3+15”模式,即3天傳統花市(臘月廿八至除夕)、15天花市嘉年華(正月初一至十五)。
天河花市搭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長廊檔位20個,每側長廊長56.3米,高8.8米。這里匯聚了全國各地非遺傳統手工藝項目22個,包括廣式紅木宮燈、廣繡、廣彩等嶺南地區國家級非遺項目,還有福建莆田木雕、福建德化白瓷、河南朱仙鎮木板年畫、江蘇宜興紫砂壺等海內外知名傳統手工藝項目,各項目傳承人與游客零距離互動交流。根據計劃,工藝長廊將保留至正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