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地市動態

惠州:巧做“加減乘除” 激發發展新動能

時間 : 2017-05-15 19:15:12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今年一季度,惠州部分經濟指標數據表現搶眼: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1.1%和4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5和9.8個百分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5209.4億元,增長2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達3664.5億元,增長30.6%,兩項指標增幅均居全省前列……高端產業加快發展,金融機構加大力度扶持實體經濟,這些都是惠州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去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今年惠州推動改革向縱深推進,支撐惠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并在更大領域、更深層次發力,巧做“加減乘除”,既有補短板,又有降成本、去庫存,既注重創新驅動發展,又為經濟發展“松綁”,激發發展新動能。

  補齊短板做“加法”

  “兩港三網”建設全面提速

  近日,省發改委和省交通廳聯合印發的《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多處提到惠州——贛深高鐵惠州北站、廣汕高鐵惠城南站將成為鐵路客運大型樞紐;惠州還將再添一條高鐵;惠州機場將建設干線機場,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

  當前,惠州“兩港三網”(空港、海港、高速公路網、軌道交通網、寬帶通信網)建設全面提速,力爭一年建成一條以上高速公路、一年一條軌道交通動工,確保“十三五”末實現“三個半個小時”目標(即所有鄉鎮半個小時都能上高速、所有縣(區)半個小時都能到市區、惠州與廣州深圳乃至香港能夠形成“半小時生活圈”),惠州機場努力打造珠三角千萬級新干線機場,惠州港力爭實現億噸大港目標,今年還將加快贛深高鐵、廣汕高鐵等項目建設等。

  惠州通過“兩港三網”建設,著力補齊重大基礎設施的短板,更好地滿足群眾交通出行、信息消費等需求,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今年還將投資181億元,實施29項補短板項目。

  在惠東縣高潭革命老區,交通困擾當地發展、影響群眾出行的情況正得到不斷改善,去年底,潮惠高速公路通車,并在惠東白盆珠等地設出入口,老區人民出行更加方便。

  今年是高潭區級蘇維埃政權成立90周年,惠州市委、市政府將通過辦好發展紅色旅游、建設干部教育培訓基地等十件民生實事,并把高潭建成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黨史教育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推動高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日前,作為十件實事之一的潮惠高速連接線改擴建工程正式動工,該工程完工后,將實現高潭快速連通高速公路。

  不僅是補硬件,惠州還著力增加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供給,惠州通過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讓老百姓感覺“幸福來敲門”。比如通過推進中小學校區新建和改擴建工程,加大優質教育供給,深入公立醫院改革,加大優質醫療服務供給等。

  降低成本做“減法”

  一季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18.9億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居于五大任務之首,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自去年以來,惠州對全市國有和非國有“僵尸企業”積極穩妥地推進出清重組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234家國有關停企業已全部出清,95戶特困企業已審批出清方案34戶占36%、脫困4戶占4%。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去庫存方面,惠州堅持這一定位,加大房地產市場結構性調控力度。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商品房庫存面積936萬平方米,較2015年末下降729萬平方米,較2016年末下降約72萬平方米。

  金融機構通過去杠桿,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截至今年3月末,惠州金融機構存貸比達70.3%,高于全省7.5個百分點。

  讓企業輕裝上陣,惠州打出降成本“組合拳”,通過結構性減稅、減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和降低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等措施,著力降低企業人工、電力等生產要素成本。

  去年,惠州企業減負合計約103.7億元。今年一季度,全市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合計約30.8億元,其中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約18.9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約0.8億元等。

  退與進,舍與取,這正是改革的辯證法。“減”,某種程度是為了“增”。令不少企業負責人高興的是,利用省下的成本反哺創新,華陽通用、德賽西威等電子信息企業在制造效率上提高了30%……

  創新發展做“乘法”

  加大技改力度推進“機器換人”

  走進德賽西威1萬平方米的生產制造車間,大型自動化機器在運作,廠房里的工作人員并不多。車間邊上有一條軌道,AGV自動送料車載著物料正在軌道上自動運轉。通過二維碼來管理,哪條生產線上缺乏哪些物料,小車就會自動將物料送過去。

  一大批惠州企業正在上演新一輪“車間革命”,推動“機器換人”:寬敞高大的廠房里,不見人頭攢動的場景,只見各種“高大上”的現代化設備排列井然,流水線上送料、加工、裝配、測試等環節自動完成,產品快節奏打包出廠……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惠州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又進一步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更通過創新驅動做“乘法”,激發新動能。

  去年,惠州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59.3%和42.4%,全市高企存量數、入庫數分別達466家、464家,增長82.7%、184%;科技企業孵化器基本實現倍增等。

  創新要素在惠州高端聚集、高度聚集和高速聚集,推動“惠州制造”向“惠州創造”轉變。作為惠州“綠色引擎”的潼湖生態智慧區,引進了思科潼湖科學城等一大批引領型項目,總投資約2900億元,未來將建成“廣東硅谷”;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這一世界級研發機構將在惠州建設廣東IMEC研究中心……

  廣州有“廣交會”,深圳有“高交會”,今年6月,惠州將舉辦“科交會”(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打造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一站式服務平臺。惠州也將瞄準建設珠三角科技成果產業化高地。

  效率提升做“除法”

  建設成為營商環境最優市

  只要輕點屏幕,企業就能通過手機提出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而相關部門收到后也會對問題作出回復。惠州企業日前收到了“大禮包”——“惠企通”APP和微信公眾號上線。

  惠州圍繞擴規模、提效益,著力振興發展實體經濟,在做“減法”降成本的同時,注重發揮好市場與政府作用,讓政府“收住手”,市場“邁開腿”,為經濟松綁減負,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能力,通過做“除法”“除”出新活力。

  惠州啟動實施了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制度、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公共資源交易體制和“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等重要領域改革,探索實施中介超市、“三張清單”等創新舉措,連續5年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連續多年居全省第一。

  “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今年召開的惠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努力做到服務企業“零距離”、辦事效率“零延誤”、項目落地“零障礙”、破壞生態“零容忍”,把惠州建設成為營商環境最優市。

  改革將繼續深化,新舉措不斷推出。惠州將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審批環節最少、時間最短、流程最優、過程最透明的城市;在全市推廣“首席服務官”制度,為相關企業提供一對一的精準服務;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整合“惠28條”“新惠42條”,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擼起袖子加油干!惠州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創新優勢、培植新動能,將助力惠州邁上新高度、實現新跨越。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