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產婦健康、嬰幼兒防疫、老年人關懷、慢性病管理……全民健康,件件關心。
“十三五”期間,是珠海建設健康城市和衛生強市沖刺的重要時期。日前,珠海印發《珠海市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20年,珠海要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和衛生強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3歲,人民主要健康指標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此外,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5張,每萬常住人口配備全科醫生至少3人,全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55元,國家衛生鎮覆蓋率要達100%,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15歲以上人群煙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3%以內。同時,將推進全民健身,構建15分鐘健身圈。
構建衛生高地
力爭6家三級醫院獲評三甲 打造6個醫學科技創新平臺
“十三五”期間,珠海將強化基礎建設,打造衛生高地。按照《規劃》,全市6家三級醫院力爭全部獲評三級甲等,市人民醫院和中大五院力爭進入全省高水平醫院30強。同時,爭取建成5-8個省級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打造6個醫學科技創新平臺,引進培養8-10名省級醫學領軍人才和50名杰出青年人才。
醫療資源配置上,則要向西部傾斜,推進東西部均衡發展。在西部地區,按照2018年底每千人口床位數為5張的規模加快規劃布局和基礎建設,補齊發展短板。東部地區,則要加快現有在建籌建項目,提升東部大型公立醫院發展水平,并發揮對西部和海島地區的龍頭帶動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間,珠海將分期分批推進市、區、鎮級26個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市婦幼保健院(市婦女兒童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去年8月25日,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于2018年12月底完成建設。2019年初,將整體搬遷投入使用。
到2020年,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將大幅提升,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各行政區均有1所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標準,區級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標準,區域內住院率達到90%以上。
各區將落實鎮衛生院對農村衛生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提升鎮村一體化水平,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網的作用。并進一步健全雙向轉診和市級醫療幫扶基層醫療的制度,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
關注重點人群
每千人產科床位增至0.49張 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達80%
孕產婦健康保障是重中之重,婦產科、兒科的醫療衛生設施供給將進一步加大。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的產科床位數要達到0.49張以上。區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也將不斷完善。
孕產婦、新生兒的危急重癥醫療急救也至關重要。《規劃》提出將健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綠色通道,建設高危、高齡產婦產前遠程跟蹤信息化系統,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2020年,孕產婦死亡率降至10/10萬,低于全國的18/10萬及全省的15/10萬;嬰兒死亡率降至3‰,低于全國的7.5‰、全省的6‰。此外,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目標人群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
兒童健康教育及服務指導也將加強。要提高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改善兒童營養和心理健康;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要降低到5%以下;向6歲以下兒童提供出生缺陷篩查與診治、生長發育監測、喂養與營養指導,早期綜合發展、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與指導,以及免疫接種、常見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等基本保健服務。流動兒童要保障享有與本地兒童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老人關懷首先是推動醫養結合,鼓勵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與養老機構開展對口支援、合作共建。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養老病床,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設養護、臨終關懷病床,或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對于老年常見病、慢性病進行健康指導、綜合干預,以及心理健康關懷,防治老年性癡呆病。同時,健全醫療、康復、護理、臨終關懷連續性的醫療服務體系。2018年,要建立起覆蓋全市的公立醫療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圈。20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0%以上。
此外,《規劃》還特別提到慢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殘疾人及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的關懷。例如,重點針對高血壓、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健康干預,到2020年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均達到國家和省的標準;完善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每10萬常住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于3.8名。
聚焦關鍵領域
每萬人配置3名全科醫生 社會辦醫床位服務占比達30%
完善家庭醫生(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模式是《規劃》重點聚焦的領域之一。推動鎮村一體化管理,健全老年人醫養結合,都離不開全科醫生制度和家庭醫生團隊服務。按照目標,到2018年,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2名;2020年,全科醫生每萬人口達3名以上。
同時,《規劃》還鼓勵社會辦醫,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到2018年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數、服務量占全市總量的比例達到30%。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張床位的標準為社會辦醫預留規劃空間。
中醫“治未病”服務網絡的構建也是重中之重。全市將建立健全以三級中醫醫院為龍頭、區級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為骨干、基層醫療機構為基礎的中醫“治未病”服務網絡。在市、區兩級,推進國醫館建設。市級建成以國醫大師和全國名老中醫、省級名老中醫等為領軍人的國醫館;區級建成以省級名老中醫等為帶頭人的國醫館3-5個。
同時,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全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衛生院,均要設置相對獨立的中醫藥服務區(中醫館)。“十三五”期間,力爭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達到3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達到8個、市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達到10個。
在醫療人才建設方面,對高層次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并重。一方面,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各類醫療機構按照績效工資總量的5%-10%,統籌安排高層人才引進培養,設置高層次人才工作津貼、購房補貼等。另一方面,重視培養實用型醫療人才。到2018年,全市所有公立醫院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達到100%。
此外,《規劃》還提出構建“互聯網+”醫療的智慧醫療體系。利用遠程醫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的技術,建立健全移動醫療及“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2020年,建立覆蓋區以上醫療機構和60%以上鎮(街)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醫療衛生信息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十三五”看點
1.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到85%以上,每10萬常住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于3.8名。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信息響應率達到95%以上,鼠疫、人禽流感等突發急性傳染病規范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
3.實現國家衛生鎮覆蓋率達100%,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4.15歲以上人群煙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23%以內。
5.每千人常住人口產科床位數達到0.49張以上。
6.實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區域全覆蓋、人群全覆蓋。
7.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率降低到5%以下。保障流動兒童享有與本地兒童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8.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