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強調,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6月13日,生態環境部發布1—5月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深圳、珠海、惠州、中山4市位居前十。多年來,廣東屢屢成為空氣“十佳”城市最多的省份。
截至2017年底,廣東比國家要求的時間提前三年實現空氣質量整體達標,接下來,大氣污染防治何去何從?專家坦言,廣東“治氣”已進入低位減排階段,再減少1微克/立方米PM2.5,也要付出比當初多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努力。
廣東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離不開優良的生態環境作保障。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廣東攻堅克難,強優勢、補短板,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抓住污染物減排這個重點,以更大決心、更硬舉措、更實作風,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高標準引領??邁向大氣精細治污新階段
不久前,深圳市“一街一站”網格化空氣監測體系啟動儀式舉行,這是國內首個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覆蓋所有街道的網格化空氣監測體系,是深圳市大氣治理的又一重大舉措,不僅提高了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的精細化水平,也為今后進一步提升深圳市空氣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連續三年全省空氣質量整體達標后,在今年初全省“兩會”記者會上,省環境保護廳首次對外提出,廣東開啟邁向空氣質量改善第二階段目標的新階段,“到2030年至2035年,力爭實現全省的PM2.5年均濃度達到25微克/立方米以內(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
經省政府同意,《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于今年5月印發實施。根據方案確定的目標,今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率要達到90%以上,PM2.5年均濃度力爭保持在33微克/立方米以下,PM2.5不達標的城市至少減少五個。
實現高目標,需下大決心,要有大動作。
新一輪廣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從削減燃煤總量和清理“散亂污”企業開始,著力實施源頭治污,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根據《方案》,今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要比去年下降500萬噸以上,其中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比去年下降300萬噸以上。目前,全省已有深圳、中山、東莞、廣州、珠海等市實施全市“禁燃”政策。
繼深圳之后,廣州在全國率先突圍,2017年PM2.5首次實現達標。為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廣州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新的更大的動作。全市近萬輛公交車將在今年底全部更換為純電動公交車。僅此一項,全市投入近百億元。
“爆竹沒了,空氣好了!”今年春節云浮城區禁燃煙花爆竹的有效實施,讓云浮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嘗到了精細治污的“甜頭”。春節七天,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PM2.5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較去年同期下降43.7%。
高規格推動??流域系統治水展現新成效
6月5日下午,茅洲河深圳寶安段迎來一場闊別已久的龍舟賽,數條顏色鮮艷的龍舟在擂鼓聲中競渡,以這種特殊方式紀念世界環境日。
監測數據顯示,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茅洲河水質明顯改善。與2015年相比,今年1至4月,茅洲河干流綜合污染指數下降63.4%。
茅洲河整治取得的階段性成效,是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以來,廣東在“系統治水、掛圖作戰”新理念指導下,全力打好治水攻堅戰的一個縮影。
系統治水,上下游聯合治水是前提。為加強茅洲河流域治理統籌力度,深莞兩市成立了茅洲河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深圳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深圳市政府主要領導、東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共同擔任副組長,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茅洲河干支流治理涉及難點問題。
系統治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關鍵。深圳市按照“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思路,采取“央企+地方”EPC流域治水模式,對茅洲河流域進行綜合整治。東莞市抓住薄弱關鍵環節,加快重點工程建設。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以來,深圳、東莞分別投入約128億元、17.79億元治水,僅在茅洲河流域深圳、東莞分別新建污水管網1258公里、110公里。2017年全省新建污水管網5949公里,長度為歷年最長,其中深圳市1932公里、廣州市1300公里。全省累計已建成各類污水管網50788公里。
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的廣東水環境短板問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力以赴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立珠三角區域水污染防治協作小組,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任組長。構建區域與流域相結合的省、市、縣、鎮、村五級河長體系,省委書記任第一總河長、省長任省總河長,全省境內江河湖庫也全面推行河長制。省人大、省政協強化監督協商,明察暗訪,推進水環境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門各司其責,齊抓共管,落實水環境治理任務。
“今年年底前,練江整治要取得重大進展?!苯眨≌匍_練江流域整治專題工作會議,要求汕頭、揭陽兩市把練江流域整治擺在各項工作重要位置,對重污染支流精準施策,系統治水。加快推進韓江榕江練江三江流域水系連通工程,推動粵東地區水環境持續好轉。
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固廢處理處置出路難
在江門市崖門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中心建設工地,地下基礎樁基施工已完成,焚燒車間正在安裝設備預埋件。工程負責人告訴筆者,下月初主體設備將入場安裝,首期2萬噸/年回轉窯焚燒項目預計今年年底點火。
近日省環境保護廳約談陽江市、陽春市、陽江高新區管委會及部分企業負責人,對轄區內固體廢物污染問題實施掛牌督辦,要求抓好具體問題整改,強化長效機制建設。
“一堵一疏”見證了廣東打好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攻堅新戰役的思路。近日,省政府召開固體廢物管理專項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加大力度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經省政府同意,《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印發實施。按照《計劃》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均達到99%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95%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
加快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建設,擴建廣州、惠州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設施,力爭全省年填埋處置能力增加10萬噸;加快清遠、佛山、肇慶、江門等市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建設,力爭全省年焚燒處置能力增加20萬噸。強化污水處理廠運營企業“泥水并重”處理責任,廣州、深圳等14個市要繼續擴大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到2020年新增5273噸/日的污泥處理處置能力。以江門、惠州、韶關等市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固體廢物項目。
省環境保護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快固廢及危廢處理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廢物處置出路難問題,是固廢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市應當將固體廢物處理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履行地方政府環境治理的責任。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國企在公益事業中的保障和引導作用、骨干企業在行業的主力和標桿作用以及中心設施的區域服務功能。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監管職責,嚴格固廢環境執法,建立健全固廢監管長效機制。推進清潔生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從源頭防控和解決固體廢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