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與廣州從化區政府23日在從化馬場合作舉辦首項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這是香港賽馬首次在內地參與速度馬術比賽,標志著中國內地世界級速度馬術運動邁進新里程!
約1700位廣州市民和游客現場觀看了這場激動人心的比賽。盡管細雨蒙蒙,但并沒有影響到純血馬匹的速度和世界級騎師的鞍上英姿。幾十家媒體也現場見證、記錄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出席開幕典禮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中說,“從化無疫區與馬場的落成和持續運行,是香港特區與內地發揮各自優勢和共同努力取得的豐碩成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成功范例?!?/span>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注入強大“馬力”
躍馬大灣 奮勇爭先。圖片來源:廣東省體育局
當天的比賽共安排了5場賽事,包括一場只限香港國際馬匹拍賣會新馬參與的1200米草地賽事、一場3班1200米草地賽事、一場4班2200米草地賽事、一場5班1800米草地賽事以及一場4班1200米草地賽事。
從化馬場是粵港合作的重大項目,2010年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曾在此舉行。通過不懈努力,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現已建成為內地首個達到世界最高標準的純種馬匹訓練中心,擁有設備完善的馬醫院、馬匹康復治療中心、游泳池以及放草場等,最多可容納超過660匹現役賽馬?,F在,約有160匹賽馬于從化馬場接受訓練,并確立了馬匹兩地雙向營運模式,能確保香港賽馬不論在從化或香港,其健康狀況均獲確認為相同。這為剛剛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推進馬匹運動及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馬匹、飼草飼料、獸藥、生物制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香港賽馬會兩地馬房營運及馬主服務部主管鄭奇龍表示,通過這次比賽,將使大家知道從化不僅是旅游區、生態區,還是馬產業發展的先行區,將推動從化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國際影響力。
目前,從化馬場招聘的員工中,相當一部分來自當地及周邊地區,既解決了部分勞動力問題,也使馬場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發展進程中。
在世界各地,馬術產業都為區域經濟帶來重要貢獻。可以期待,從化馬場將成為帶動從化鄉村振興、促進村民增收的新引擎。
亞運賽場十年蝶變 從化馬場的“前世今生”
廣州亞運期間的從化馬場。圖片來源:廣東省體育局
2018年8月28日,投資20億元的從化馬場正式建成啟用。從化馬場成為內地最大規模、最高標準、最為完善的國際馬場類綜合體,是中國內地首個、世界第53個獲得國際認可的無疫區。擁有4條跑道、9座馬房、20個放草休閑區等施設,比肩香港沙田馬場的場地規模和基礎設施。
從化馬場項目是廣州亞運場館賽后利用的重點內容,也是“廣州亞運遺產”的重要成果。能成為今天的國際級馬場,得益于當年廣州亞組委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敢為人先的格局與氣魄。
廣州亞運會申辦成功后,馬術比賽場地成為一個難題。當時,中國內地沒有符合辦賽條件的場地,就連北京奧運會的馬術比賽,也是在香港舉行的。
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最初也曾設想放在香港舉行。其后,經過深思熟慮的論證,亞組委和廣州市一致認為在廣州建立馬場將會是穗港更緊密合作的典范,對今后廣州的社會經濟發展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此后,廣州亞組委多次與香港賽馬會進行溝通、談判。最終,香港賽馬會決定投資建設從化馬場。
2009年12月2日,廣州亞組委、廣州市政府和香港賽馬會舉行了《亞運會馬術比賽場地建設、賽事技術支撐和賽后利用相關合作事宜備忘錄》的簽字儀式。
2010年,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在從化成功舉行,這是中國內地首次主辦的有境外代表隊自帶馬匹參賽的重大國際賽事。
時任廣州亞組委常務副秘書長許瑞生在賽后總結時說,廣州亞運會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舉行馬術比賽的地方,從化馬場是中國首個得到歐盟以及其他國際組織承認的無疫區,它將為中國的畜牧業、檢驗檢疫事業帶來很大的突破。亞運結束后,必須充分考慮無疫區的賽后利用,以實現無疫區的突破。馬術項目將會成為粵港合作的新范例。
2010年廣州亞運會結束以后,香港賽馬會獲得了從化馬場50年租用權,計劃建成馬匹和騎師的訓練基地,打造世界級的馬術訓練中心。
從2009年建成從化無疫區,到2018年從化馬場正式開幕啟用,從化馬場歷經近十年建設。
2018年8月,從化馬場正式開幕,實現了開拓性的“一次審批 多次往返”的跨境馬匹檢疫及運輸。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香港賽馬會已進行了超過100次馬匹跨境運輸,共有1600馬次往返,這讓從化馬場可以作為香港賽馬運動的后援基地。
未來可期 馬術全產業鏈助推大灣區體育產業
23日比賽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賽事,從比賽推廣的口號“馳騁當世 一躍大灣”中可以看到,合作方借馬術產業推動大灣區旅游、文化、體育產業發展的愿景和雄心。
香港賽馬會主席周永健在活動開幕致辭時表示,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擁有世界級的設施、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以及專業的工作團隊,具備支持內地發展世界級馬匹產業的完善條件,未來將大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就業和產業發展。
伴隨著從化馬場的正式運營,更多的高端人才、技術也將流入從化,為從化鄉村振興提供支撐。香港賽馬會賽馬事務執行總監夏定安表示:“我們為員工安排了一個獲國際認可的培訓計劃。員工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涵蓋各項工種,包括馬匹護理、騎術和有關馬匹訓練的策騎指示、獸醫學,以及釘甲等,未來還會拓展至包含所有賽馬專業范疇?!?/span>
從化馬場的建設運行展現出粵港澳大灣區馬匹運動的潛力。目前,從化馬場的運作模式已經得到了歐盟、新西蘭、日本、迪拜等地區組織的認可。據介紹,目前中國內地有賽馬6萬匹,香港賽馬會愿意在獸醫、護理、飼料、醫療等方面給予支持,協助內地發展國際認可的培訓項目,培養人才,帶動大灣區馬術產業鏈的發展。
周永健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有關目標,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馬匹運動的中心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香港賽馬會必定全力支持。
從化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接下來還將開展多場次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構建馬業產業鏈,策劃組織一系列國家級甚至國際級馬術表演、競賽活動,推動馬術培訓、馬術旅游、馬術產業等涉馬產業的發展,主動加強與有關馬業龍頭企業及行業協會的項目投資合作,爭取一批現代馬業重點項目落戶。
從化馬場也正在制定向公眾開放參觀的計劃。未來一兩個月內,參觀者可以在訪客中心,了解賽馬發展歷史,通過參觀通道、觀景臺參觀馬房。
事實上,從去年8月份正式啟用以來,馬場已經成為從化“快馬加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器”, 涉馬產業也將積極帶動從化旅游業、酒店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吹響了粵港澳大灣區加快馬產業發展的號角。
相關內容: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簡稱無疫區,是指在某一確定區域,在規定期限內沒有發生過某種或某幾種馬屬動物疫病,且在該區域及其邊界和外圍一定范圍內,對馬屬動物和動物產品、動物源性飼料、動物遺傳材料、動物病料、獸藥(包括生物制品)的流通實施官方有效控制并經國家評估合格的特定地域。廣州無疫區于2009年11月23日正式建成,是我國內地首個無馬病區,也是我國第一個獲得國際認可的無馬病區。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并持續深化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以及與香港的合作交流,《2018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提升廣州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水平。下一步,我省將以從化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為基點,進一步深化粵港獸醫領域合作交流,強化無疫區管理,為賽馬衛生安全保駕護航,促進廣東馬術運動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推動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