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廣州琶醍文化創意園舉行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漢服秀”,在營造傳統佳節歡樂氛圍的同時,讓市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中秋假期第二日,文博場所持續火熱,一系列主題展覽、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為市民休閑提供新去處。據了解,廣東省博物館接納游客10500人次,省立中山圖書館接納游客12003人次,廣東省文化館接納進館人員約400人次。
觀星象猜燈謎 鎮海樓廣場“被擠爆”
14日晚,越秀山熱鬧非凡,300多位市民登上鎮海樓“夜觀星象”。在現場,廣州博物館為觀眾提供了10臺超大口徑的專業天文設備,還邀請廣州市天文協會的專家為觀眾現場解讀關于月亮的科學知識。“從古代詩詞聊到電影《流浪地球》,還能遙望星空,太過癮了!陪孩子過來,沒想到也順便滿足了自己的天文夢。”市民李先生興奮地說。
除了觀星象外,燈謎區也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打卡”,不少觀眾還在鎮海樓前的互動投影墻留下與月亮的搞怪合影,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廣州起義紀念館也推出了《1927·廣州起義》紅色主題沉浸式話劇的夜場演出,30名早早預約報名的觀眾在演員的帶領下,戴著紅布帶,在朦朧夜色下重溫了當年的紅色革命歲月。
繡把團圓扇 領略嶺南魅力
各地結合中秋傳統文化習俗,紛紛推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在廣州,融廣東粵劇、廣東音樂、廣東刺繡嶺南文化三大代表性藝術于一體的“花間粵事,樂藝中秋”系列活動在廣州大劇院開展。在“繡色荔影”——廣繡藝術體驗坊活動中,廣繡藝術家用一針一線編織嶺南詩意,家長與孩子共同制作寓意團圓的廣繡團扇,感受嶺南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深圳市在小梅沙開展為期3天的“濃情中秋·歡樂佳節”沙灘狂歡節活動;在西部海上田園舉辦第三屆“海上生明月 田園共此時”中秋賞月晚會;在全市主要景區開展了旅游志愿服務U站宣傳、“垃圾不落地、景區更美麗”等一系列文明旅游宣導活動。珠海市舉辦了第三屆珠海莫扎特國際青少年音樂周演出。
佛山市南海影視城是央視中秋晚會分會場,晚會分為《花月圓》《山河戀》《共嬋娟》三個篇章,舞龍、醒獅、花燈、武術等帶有濃濃“嶺南味”的傳統節目悉數亮相,港澳臺三地演員的聯動,體現了四海一家、天下華人共度中秋的氛圍。
中山市重點打造紅色旅游,孫中山故里旅游區、楊殷故居及紀念展廳、辛亥革命紀念公園等紅色景區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