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再到廣州南沙,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大平臺方案落地。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6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省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沙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南沙區位條件優越,發展空間廣闊,產業基礎堅實,粵港澳三地合作開發意愿比較強烈,具有推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的獨特優勢。”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如是說。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則表示,要準確把握南沙“面向世界”的開放導向,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南沙特色??協同港澳、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南沙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在發布會上,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郭永航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南沙迎來了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三區”疊加、多重利好的嶄新階段,開發建設明顯加快。
數據顯示,2021年,南沙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2000億元,世界500強企業累計投資項目達到223個,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67%,初步形成“1+1+3+N”科技創新體系,累計形成749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3項在全國推廣。
郭蘭峰表示,《南沙方案》的出臺,有利于引領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強化航運、貿易、金融、國際交往等綜合服務功能,攜手港澳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在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戰略性平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那么,與橫琴、前海相比,《南沙方案》有何獨特之處?
對此,郭蘭峰解釋稱,從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到廣州南沙,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的重大合作平臺。“橫琴和前海一個側重服務澳門,一個著眼支持香港,共同推動粵港澳合作向縱深推進。”而在編制《南沙方案》的過程中,始終聚焦“粵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這兩個關鍵,特別強調與港澳協同、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一方面,堅持協同港澳的基本要求。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重大戰略背景下,充分發揮南沙的自身優勢,統籌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聚焦科創產業合作、青年創業就業等重點領域,提升粵港澳共商共建共享的水平。
另一方面,堅持面向世界的開放導向。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港澳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運用好國際高水平自貿協定規則,積極融入國際市場,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增強大灣區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橫琴、前海和南沙三個平臺在戰略定位上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目的都是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探索、積累經驗,‘以點帶面’,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從而拓展港澳發展空間,支持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郭蘭峰說。
精準施策??財政金融等領域落實五大任務
“《南沙方案》明確要在南沙深化粵港澳的全面合作,所謂的全面合作,不僅要涵蓋港澳,這種合作還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方面,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重點領域。為此,方案聚焦科技創新、創新就業、對外開放、規則銜接、城市發展等重點工作,部署了五個方面的任務。”郭蘭峰介紹道。
五大任務主要包括: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
為加快推動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落實五大任務,財稅、金融等領域的配套政策精準發力。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介紹了《南沙方案》配套的財稅支持政策安排。
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了吸引創新要素在南沙集聚,為打造南沙科技創新高地提供動力,王建凡介紹,《南沙方案》明確對先行啟動區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在推動港澳居民就業方面,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金融支持南沙發展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人民銀行積極加大金融支持南沙高質量發展力度,助推南沙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為地處灣區、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型平臺。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在推動南沙金融業發展方面已經采取多項措施。去年11月,外匯局在南沙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推出13項具體措施,自由貿易賬戶、跨境投融資業務等陸續在南沙落地……
“僅僅在七八年前,南沙的金融可以說是一張白紙,”王信介紹,2015年,南沙金融業的增加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171.5億元;金融業納稅額在2016年到2021年年均增長率將近60%。“總體來看,南沙金融業已經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王信說。
開放共享??增強港澳青年對祖國向心力
藍圖繪就,奮楫篤行。廣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南沙方案》將‘面向世界’作為南沙發展的重要戰略定位之一,要求南沙在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國際合作競爭中發揮引領作用,攜手港澳建成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門戶。”張虎說,具體而言,著重強化“走出去”綜合服務、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國際經濟合作引擎、國際交往新平臺四個方面的功能。
此外,《南沙方案》提出,要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將南沙打造成為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家園,特別提出了2035年區域內港澳居民數量顯著提升的目標。
據發布會消息,廣東省近年來積極支持和促進港澳青年來粵創新創業就業,初步構建了“1+12+N”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累計孵化了港澳項目達到2394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3455人,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為港澳青年提供近10萬個就業實習崗位。
對此,張虎表示,廣東將積極把握總體方案出臺實施的重大契機,拿出好資源、提供好條件、建設好平臺,讓更多港澳青年分享大灣區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國家建設。一方面創造機遇,協同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優化提升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等重點雙創載體的建設水平,創新管理模式,拓展服務內容,營造優質的雙創生態圈。另一方面優化環境,提升實習就業的保障水平。加快打造公共就業綜合服務平臺,深入實施港澳青年“百企千人”實習計劃,推動港澳專業人才在南沙便利從業執業,完善出入境、住房交通、教育醫療、社保醫保等方面的政策配套和服務體系。此外,搭建橋梁,加強青少年人文交流,不斷增強三地青少年對祖國的向心力和對“一國兩制”的認同感。
《南沙方案》對科技創新領域的側重,是否會對香港等地形成挑戰?在郭永航看來,南沙的所需、所向,剛好是港澳的所能、所長。在推動國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香港“超級聯系人”和澳門作為連接葡語國家橋梁的優勢無可比擬,而南沙在產業化方面優勢比較突出,南沙與港澳的合作要遠遠大于競爭。“我們將按照中央頂層設計,堅持優勢互補、錯位協同,強化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郭永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