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四個政策文件密集出臺,引發關注。
1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介紹,這幾年來,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統領,粵港澳大灣區 “1+N+X”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行穩致遠。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取得成效,連續4年榮獲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下一步,廣東將促進大灣區營商環境邁上更高水平,加快推進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在要素流動、產業合作、跨境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
《橫琴特別措施》“含金量很大”
2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橫琴規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下稱《前海規劃》)發布;25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印發;26日,《關于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下稱《橫琴特別措施》)發布——
短短幾天內,四個文件密集出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近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新聞發布會上,郭蘭峰介紹,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近幾年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廣東省、香港、澳門,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統領,不斷完善“1+N+X”政策體系。
郭蘭峰表示,總的來看,最近通過的文件和前面出臺的大灣區有關文件,都是為了支持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發揮自身作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前海規劃》一方面始終突出深港合作、服務香港,另一方面在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香港特區政府非常感謝中央最近發布的《前海規劃》,指出開放建設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我覺得意義非常重大。”發布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說。
陳國基表示,香港憑著“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以及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將深化港深合作,落實《前海規劃》,香港將繼續發揮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以及國際航空樞紐的優勢,助力前海加快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
提及《橫琴特別措施》,郭蘭峰說:“從‘特別’二字,大家可以感受到這個文件含金量很大。”
聚焦現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創新、醫藥健康、專業服務和其他領域六大領域,文件部署實施了一批首創性、引領性改革舉措,旨在為橫琴量身打造便捷的市場準入政策安排。
“下一步,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和地方一道,全力抓好文件的貫徹落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行穩致遠。”郭蘭峰表示。
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取得成效
“沒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很難談到一流的灣區和城市群,它是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郭蘭峰表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郭蘭峰介紹,《行動計劃》聚焦解決企業提出的問題,對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及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在提升跨境通關便利度、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跨境便利執業與行業標準共通、便利港澳居民來粵發展生活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發布會上,張虎表示,近年來,廣東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的改革,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取得成效,包括大灣區市場互聯互通更加順暢有序、政務服務更加高效便捷、法治環境更加健全完善、對外開放更加積極主動。
其中,通過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經珠港飛”、人才簽注等政策落地實施。醫師、教師、導游等八個專業實現了執業資格互認,已經有3200多名港澳的專業人士獲得內地注冊的執業資格。
根據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廣東連續4年榮獲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廣州、深圳納入全國首批六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到目前為止,全省經營主體總量達到1800萬戶,其中企業有778萬戶,占全國1/7。
伴隨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外企選擇用“真金白銀”投票——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一大批超過百億美元的外資項目順利推進。外貿進出口方面,今年1—11月廣東進出口總額達到7.52萬億元,約占全國1/5。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出口勢頭迅猛。
張虎表示,下一步,廣東將聚焦《行動計劃》,促進大灣區營商環境邁上更高水平。包括在深圳、橫琴試點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動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監管體制改革意見出臺;加快推進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在要素流動、產業合作、跨境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