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廣東連續4年榮獲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全省已建設19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實現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在國務院新聞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虎結合數據與案例,就媒體記者關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營商環境改革、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方面問題,作了豐富翔實的回答。
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進
記者:5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哪些成效?接下來還將有哪些舉措?
張虎:5年來,廣東攜手港澳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經濟綜合實力再上臺階,大灣區經濟總量從2018年10.8萬億元,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實體經濟發展成色更足,廣東已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等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二是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設全面推進,鵬城、廣州實驗室等“國之重器”相繼布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排在全國第一。
三是內聯外通網絡加速完善。廣東高鐵運營里程達2838公里,港珠澳大橋建成運營,大灣區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1小時通達。航線網絡覆蓋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貿易港口。
四是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橫琴分線管理運行平穩有序;前海出臺全國首部投資者保護條例;南沙已落地期貨、航運、數據三大交易所,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揭牌運作;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起勢良好。
五是市場一體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藥械通”“灣區社保通”“跨境理財通”以及“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等一批標志性事項落地實施。三地共同公布涵蓋食品、中醫藥、養老等領域的“灣區標準”183項。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總書記賦予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攜手港澳積極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的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
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
記者:廣東將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張虎:我們將著力優化“四個環境”,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營造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我們將加快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落實“非禁即入”,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進一步落實落細深圳、橫琴、南沙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
二是營造規范便捷、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我們將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推出更多便利政策,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
三是營造公平公正、健康發展的法治環境。加快研究出臺廣東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四是營造循環暢通、合作共贏的開放環境。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著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落實我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是百年大計
記者:當前廣東正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接下來將重點采取哪些舉措?
張虎:廣東四季皆綠,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53%。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推進“六大行動”。
一是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林分優化、林相改善,今年將連續第二年完成林分優化提升200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00萬畝任務,挖潛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經濟效益。
二是實施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廣東將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結合“百千萬工程”,重點推進縣鎮村的綠化美化工作。
三是實施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積極推進嶺南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創建,建設104個示范保護地;高標準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高水平建設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
四是實施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抓好高速公路、國省道、鐵路沿線綠化品質提升,加速林網、水網、路網“三網”融合。
五是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實施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留住綠美廣東鄉愁記憶。
六是實施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行動。圍繞唱響“我為廣東種棵樹”的主旋律,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植綠護綠,共同打造推窗見綠、行路成蔭、四時常綠、處處皆綠的美麗家園。
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是百年大計。我們將以此為牽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讓綠色生態優勢源源不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