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廣東交出了一份較為靚麗的成績單。廣東省統計局1月22日發布的2016廣東宏觀經濟年報顯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12.05億元,同比增長7.5%。多個重要指標實現新突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9個月兩位數增長,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萬億的省份;貸款邁上11萬億臺階,同比增長16.0%;預計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長7.5%……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表示,2016年,廣東經濟在總體平穩運行的同時,出現很多積極的變化,經濟結構深度優化調整,創新支撐作用和消費的拉動作用都在增強,就業崗位持續大幅增加,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新常態下,廣東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新動能的轉換正在加快。
粵GDP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
從經濟總量來看,2016年,廣東GDP實現平穩增長,總量接近8萬億元,連續28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排位約居第16位。
幸曉維分析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全年運行波動幅度較小,物價、就業、財政增長平穩。2016年廣東各季GDP累計增速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幅度只有0.2個百分點,全年走出上揚的微笑曲線;規模以上工業4月份以來月度累計增幅波動只有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月份以來月度累計增幅波動只有0.2個百分點。CPI上漲2.3%,增幅連續5個月持平。在穩增長政策拉動下,廣東宏觀經濟企穩筑底,需求增加逐漸傳導至工業品價格領域,工業品價格降幅持續收窄,2016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降幅同比收窄2.6個百分點,顯示市場需求趨于活躍。就業總體穩定,201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2.47%,控制在3.5%年度目標以內,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7.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萬人,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33.7%和170%。
“2016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上發力,堅持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相結合,優配新結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幸曉維表示。
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省份
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之際,廣東經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6年,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突破2萬億元,達22830.37億元,同比增長9.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10390.33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9個月兩位數增長,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的省份。其中,稅收收入8098.62億元,增長11.1%。GDP的“含金量”進一步提高,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3.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447.42億元,增長5.0%。
微觀市場主體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2016年1月—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6979.99億元,增長14.4%,比全國高4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虧損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虧損面為16.1%,是2016年以來的新低。
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居民收入持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較上年增加2436.9元,同比名義增長8.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3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2元,增長8.6%。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速,能耗水平下降。2016年,預計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6%。
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
幸曉維表示,廣東率先出臺對號實施改革總體方案及五年行動計劃,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壓減鋼鐵落后和過剩產能307萬噸,超額完成2016年壓減任務;完成9.658萬噸淘汰落后造紙產能任務,廣東紙漿產量下降11.0%。國有關停類“僵尸企業”實現市場出清2394戶,國有特困企業實現脫困427戶。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商品房庫存水平持續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減少135.48萬平方米;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僅增長1.5%。
2016年,廣東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為企業減負131億元;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等措施,共減輕企業負擔94億元。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5%,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1月—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69元,同比減少0.35元。
2016年,廣東啟動補短板重大工程,短板領域投資加快,將18項、總投資2.25萬億元的補短板重大工程納入省重點項目調度。2016年廣東城市建設投資、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5.9%、18.4%。
“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促使廣東經濟增長新舊動力的轉換加快。”幸曉維稱。
有效發明專利量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
幸曉維表示,近年來,廣東全面推進創新發展戰略,將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勢頭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轉型成果明顯,新動能加快孕育,新興產業表現活躍,新產品新業態拉動力增強,經濟增長新動力持續增加。以新經濟為代表的營利性服務業發展不斷加快。2016年,營利性服務業在互聯網經濟、新商業模式的拉動下較快發展,增長16.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9.4%,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
2016年,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8%,有效發明專利量連續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保持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2%.技術含量更高、創新更為活躍的新產品產量增長加快。2016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量70839輛,同比增長76.3%,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5.2%,光纖產量增長34.3%,智能電視產量增長16.3%。
2016年,廣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5.3%、18.3%、19.9%.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融合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價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新型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刺激用戶購買需求。2016年,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產量分別增長16.3%和11.3%.高鐵發展加快。2016年,全省高速鐵路共完成客運量14691萬人,同比增長19.4%,高鐵客運量占全部鐵路客運量的比重超過一半,達50.8%,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
外貿新業態增勢迅猛,“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廣東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長34.1%.以旅游購物方式出口增長87.5%;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增長53.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合同利用外資866.75億美元,增長54.5%。
數說
財政收入
2016年,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突破2萬億元,達22830.37億元,同比增長9.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10390.33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9個月兩位數增長,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的省份。
工業企業利潤
廣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2016年1月—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6979.99億元,增長14.4%,比全國高4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虧損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虧損面為16.1%,是2016年以來的新低。
居民收入
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較上年增加2436.9元,同比名義增長8.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3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2元,增長8.6%。
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速,能耗水平下降。2016年,預計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6%。
■走勢研判
預計2017年粵經濟增速為7%—7.5%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表示,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確保2018年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做好各項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從經濟發展的環境看,2017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依然復雜。國際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是2017年廣東經濟穩中求進的一大挑戰,國內和廣東的經濟環境不會出現大的變動。廣東經濟目前處于短周期平臺上的筑底企穩階段。新動能培育發展加快,質量效益不斷提升,部分支撐指標和先行指標表現穩定,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和動力都比較堅實。2017年,廣東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平穩,預計經濟增速運行的區間在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