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受臺風影響,廣州突降暴雨。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原本預計登陸廣東東部沿海地區的“天鴿”,22日出現強度兩級跳,在早晨和下午分別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和臺風級,氣象部門預測的登陸點也進一步西移。
筆者22日從廣東省防總獲悉,臺風“天鴿”將于23日白天在深圳到吳川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風力達12—13級。為進一步做好防御工作,省防總于22日再次召開防御會商會,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國家防總領導有關批示指示精神,副省長、省防總總指揮鄧海光出席會議,對防御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省防總于22日15時將防風Ⅲ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
臺風“天鴿”登陸點西移
監測顯示,第13號臺風“天鴿”強度緩慢加強并穩定向偏西方向移動,于8月22日15時加強為臺風級。
22日19時,“天鴿”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東偏南方向約435公里,中心最大風力12級。會商認為,“天鴿”將以25公里左右的時速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并將于23日白天在深圳到吳川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最大風力為12—13級(35—40米/秒)。
22日白天,受臺風“天鴿”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全省大部市縣高溫進一步加劇,最高氣溫都達到或超過35℃,其中清遠市陽山縣錄得全省最高氣溫39.9℃。傍晚臺風“天鴿”外圍環流開始影響,河源、梅州、惠州、肇慶、云浮和粵東的部分市縣出現了(雷)陣雨,其中潮州市潮安縣文祠鎮錄得最大雨量51.8毫米。
珠三角可能出現20年一遇高潮位
會商分析,受“天鴿”影響,22日至23日,南海北部海面風力將逐漸加大到11級—14級,廣東海面風力也將逐漸加大到10級—13級;中西部沿海市縣風力也將逐漸加大到10級—13級;粵東沿海市縣風力也將加大到7級—9級。
22日夜間到24日,廣東沿海市縣自東向西先后有暴雨到大暴雨,部分站點超過200毫米,珠江三角洲其余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23日,“天鴿”登陸前,南海北部海域將出現6米—9米的狂浪到狂濤區,廣東東部、珠江口近岸海域將出現3.5米—5.5米的大浪到巨浪,廣東西部海域將出現2.5米—3.5米的大浪。
專家分析,根據目前預報的路徑和強度,預計23日白天,江門至汕尾一帶沿海將出現50厘米—200厘米的風暴增水,若按最不利組合疊加,23日中午前后,珠江三角洲岸段部分潮位站可能出現二十年一遇的高潮位,珠江口以西的江門、陽江岸段可能出現略超警戒潮位高潮位。
需防御風雨浪潮疊加影響
省防總專家分析指出,防御“天鴿”存在諸多不利因素。
一是臺風移速加快,且可能近海加強。臺風移動速度已從21日的每小時18公里加快到每小時25公里左右,防御時間也更加緊迫。且臺風可能在近海加強,這種近海加強的臺風往往破壞性更強,如2015年強臺風“彩虹”就是在近海加強,對湛江造成重大災害。
二是臺風直指廣東中西部海面,影響范圍大。廣東海岸線成東西走勢,臺風移動路徑偏差角度很小都可能造成臺風登陸地點變化較大。
三是正值暑假旅游高峰期,加上南海休漁期剛結束,沿海地區休閑旅游及流動人員增多,出海漁船、漁民增多,導致人員轉移和安全防護任務重。
四是臺風帶來的海浪、強降雨與天文高潮疊加影響,可能對沿海低洼區造成嚴重的城鄉積澇。
五是長時間高溫,加上臺風邊緣往往會有強對流天氣發生,容易造成強雷雨大風、雷電等天氣,發生災害。
適時視情采取停工停市停運
鄧海光強調,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指示精神,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毫不松懈做好臺風防御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防御工作的首位,把防御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來抓,進一步壓實三防工作責任,確保臺風影響區域各責任人全部上崗到位,防御措施全面落實。
會議要求,各地要把保證群眾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各地要在臺風到來前,按照防臺風“五個百分百”工作要求,做好群眾轉移和安全避險工作,全力確保群眾生命安全。要及時落實出海漁船、漁排和海上作業人員避風。要全面轉移易受災區域人員。要適時視情采取停工、停市、停運等應急措施。
省防總強調,各地要做好臨時工棚、簡易危舊廠房、磚瓦房、高層建筑、廣告牌、戶外鋼架結構設施等設施的防風工作,停止各類高空、吊裝等施工作業,防止事故發生。要對沿海石油化工、核電、橋梁等大型在建和已建工程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及早撤離施工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