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2017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科研機構創新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合作周、科創會”)在東莞拉開帷幕。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主席、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波蘭科技和教育部副部長亞歷山大·博布科,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柯爾,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廣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出席開幕儀式。
合作周14年吸引觀眾60萬
黃寧生在致辭時表示,廣東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的總抓手,把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作為目標和定位,廣泛聚集國內外資源,推動全省創新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2017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躍居全國第一。與此同時,廣東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特別是連續14年舉辦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累計吸引觀眾超過60萬人次,促進各類科技和人才合作項目超過2100項。
中國科學院十分重視與廣東省的科技合作,國家大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在東莞推進順利,還與東莞市開展了共建新型研發機構——中國科學院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等合作。鄧麥村說,中科院將進一步深化與廣東省的科技合作,在院省新一輪全面戰略框架協議下共同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促進中科院更多重大成果在廣東落地轉化。
開幕式上舉行了“十大企業技術難題招標”和“十大科技項目”簽約儀式。本屆合作周、科創會以“科技合作 產研對接 共創未來”為主題,由科技部與廣東省政府共同主辦,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和東莞市人民政府承辦。內容包括六大主題展覽、18場科技論壇等系列科技活動,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科研機構、企業代表約1600人與會,將持續到12月10日。
競拍人輪流舉牌爭奪激烈
“175萬,180萬,現場還有加價的嗎?28號第一次,28號第二次,28號180萬最后一次……”隨著“啪”的一聲落錘聲,28號競拍人拍下8號數據傳輸專利包。作為合作周、科創會的一大創新之舉,科技成果專項拍賣會現場氣氛火熱,企業界人士和知識產權從業者力求把看中的成果收入囊中。
本次合作周、科創會力求科技成果交易市場化、便捷化,因此設置專場拍賣,探索一條新型科技轉化之路。此次標的清單上共有11項專利成果在列,涵蓋單項專利、專利包和專利申請權等,成果提供者包括成都寬和科技、中興通訊股份、華為等知名企業,廣東省材料與加工研究院、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東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新中心等科研院所,涉及智能設備、通信傳輸、3D打印、多媒體、新材料電池、土壤環保等多個領域。
現場,競拍人舉牌踴躍,加價2萬元、5萬元,各個標的的底價一路飆升,甚至出現了兩位競拍人輪流舉牌爭奪,一度將氣氛推至高潮。最終,整場拍賣拍出2507.8萬元,總體溢價39.12%。其中,底價最高的“標王”為省材料與加工研究院帶來的一項3D打印材料制備技術,其“身價”從800萬元的底價秒升到1200萬元的拍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