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區航拍圖。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羊城六月花競芳。滿城綻放的大花紫薇讓這座南國花城充滿勃勃生機。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印發實施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接連落地的國家級重大平臺、重大機遇,為這座千年古城奮進新征程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人民領袖對人民城市牽掛于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來粵視察中先后兩次來到廣州,深入越秀區東濠涌、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暨南大學以及以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中小企業,明確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
重任在肩,催人奮進。堅定扛起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準確把握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的定位,廣州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以“繡花”功夫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縱深推進“雙區”建設、廣深“雙城”聯動,全面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在實現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中勇當排頭兵。
云山珠水、氣象萬千。辦好廣交會、《財富》全球論壇、“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等一系列重大會議,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成立,廣州實驗室掛牌運作……十年來,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進一步彰顯,正以“四個出新出彩”的發展成就建功新時代。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首個永慶坊表演藝術月正式啟動,第四屆粵劇嘉年華開幕,粵劇粵曲連唱、現代藝術策展、街頭酷炫快閃……整個六月,廣州永慶坊文化大餐“檔期”滿滿,為這里增添濃郁的人文藝術氛圍。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州的第一站,便來到這里,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如今,在“紅”起來的永慶坊街區,一家名為博雅藏珍的小店時常引來游客駐足逗留。站在自己的作品《江山多嬌》前,國家級牙雕非遺傳承人張民輝說:“我一直不能忘記,當總書記走進永慶坊三雕一彩一繡展廳的那一刻,總書記對于非遺傳承的關心和重視溢于言表,這是我這些年創作的動力。”
“這里保存著老廣州最完整的騎樓建筑群,集聚粵劇曲藝、廣繡廣彩等非遺傳承人。秉持‘修舊如舊’原則,精心為每一棟老宅‘把脈’,經過修繕、復建,向社會開放。”永慶坊保護活化項目總承包負責人潘益民介紹,落實總書記囑托,永慶坊升級改造一直堅持保護優先、有機更新,將“繡花”功夫貫穿整個工程的各個方面。
從一期項目的7000平方米,到未來2.5萬平方米的開放面積,不斷拓展的永慶坊保護利用空間,使其不僅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更升格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街區,成為代表廣州歷史文化的一張新名片。
兩千多年的建城史積累下深厚的文化積淀,成為廣州的城市魅力所在,也是實現新發展的底蘊所在。近年來,廣州協同推進老舊街區保護和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全力守住老城的根與魂。
今年,廣州相繼出臺文件,強調加強對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進一步提升對歷史街區、非遺文化的保護力度。
在時尚的廣州塔上欣賞高品質粵劇,純正嶺南味的電影《雄獅少年》成為全國票房“黑馬”,年輕潮牌與非遺大師跨界合作……寓創新于古老的傳承,廣州對享譽世界的粵劇、廣繡、廣彩加以符合現代生活的創意表達,使其釋放出穿透歷史的活力、更加迷人的魅力,讓歷史文化在現代化都市重新“活”起來。
“我感覺自己都年輕了!”古稀之年的張民輝越忙越帶勁,兩年多來,他的非遺大師工作室共舉辦了106場牙雕技藝體驗課程,參加人數達582人次,從兒童到退休人員,都是工作室的常客。
歷久彌新的嶺南文化,成為講好廣東故事、中國故事的特殊紐帶。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暨南大學時希望暨南大學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
三年來,暨南大學擔負起“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海”的特殊使命,新增中華文化港澳臺及海外傳承傳播省部協同創新中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兩個國家級文科平臺;分年度、分批升級改造全校650門港澳臺僑學生專業課程,其中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3門課程成為港澳臺僑學生通識必修的標桿課程,更好助力挖掘港澳臺及海外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的新生“火種”。
在暨南大學近日舉辦的首屆“完美中華文化使者”活動上,來自中國香港、德國、西班牙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們各展其能,分享各自傳承傳播中華文化的創新方案。“如今,港澳臺僑以及外國留學生報讀人數比2018年增幅約28%,說明我們的辦學吸引力越來越強。”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說。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
最近,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一派生產繁忙景象:智能裝備生產線上,機械臂揮舞,精準地進行焊接、安裝等工序,這里凝聚了近700項自主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2018年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家企業,在詳細了解廣州中小企業研發、銷售、出口等情況后,殷切希望廣大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加強自主創新,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取得新的業績,讓企業興旺發達,為我們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總書記特別關心自主創新,對生產線是不是自主知識產權等問題問得很細。”明珞裝備董事長姚維兵對此記憶猶新,他說,這些年企業上下都以總書記的激勵為動力,堅定不移地走好自主創新道路。
三年來,這個“小巨人”在以汽車車身制造為主導的高端裝備領域闖出了一番天地:牽頭和參與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專項4項、工信部項目4項,增加將近300項的知識產權專利,其中國內/國際發明專利100余項,有10多項行業內為全球領先,甚至將智能制造高端產品出口到美國、歐洲、日本等地,海外出口占比達70%以上。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總書記的話深深鐫刻進廣州企業家的心中。近年來,廣州厚植企業發展沃土,讓中小企業能心無旁騖謀創新、集中精力辦大事。“小而不凡”的強大軍團,瞄準“卡脖子”問題,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顯示、無人駕駛等關鍵領域填補空白,成為產業鏈上“不可替代”的存在。全市1.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68家工信部評選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成為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的領跑力量。
“把城市建設得更宜居”
在東濠涌邊,附近居民喜歡午后在這里散步,綠樹成蔭,以及紅尾水鴝的停留棲息,引來不少市民紛紛抓拍。
“這就是美麗中國的細節,這就是幸福生活。”看到眼前的一切,廣州越秀區大塘街黨建指導員林志強無比感慨,他見證了東濠涌從一條“臭水涌”變成水流清澈、魚翔淺底的生態綠道。
2012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越秀區東濠涌考察。當總書記從東濠涌博物館出來后,順著階梯來到涌邊,林志強正好站在涌邊。“總書記走到我身邊主動伸出手來和我握手,親切地和我交談,問我感覺這里的環境如何,當時我非常激動。”林志強說。
正是在這次考察中,總書記勉勵廣州把城市建設得更宜居,為廣州建設更高品質的美麗城市、筑牢綠色生態屏障指明方向。
守好一條水清岸綠東濠涌的堅韌努力,推動廣州繪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從過去的混凝土堤岸,全部改成由綠色植物覆蓋的生態堤岸,一處又一處的親水平臺,隨處可見市民和小朋友親水、戲水的情景。
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成果,東濠涌組建了河涌安全巡查隊,對河涌按每日兩次的頻率進行巡查,還與各級河長巡河相交叉,發現各類問題及時處理。
近年來,廣州致力推進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東濠涌試驗段建設,越來越通暢的排水“毛細血管”,有效解決東濠涌流域汛時污水入涌和雨季內澇問題。此外,同步實施的東濠涌流域排水單元達標攻堅工程,從源頭控制污水排放,進一步鞏固提升流域綜合整治成果。
在廣州全城,東濠涌的治理經驗加快復制推廣,不斷鞏固筑牢秀水長清基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蕉門河、東山湖、車陂涌、海珠濕地、流溪河等省、市級試點碧道113公里。其中,海珠濕地碧道、增江碧道、南沙蕉門河碧道被水利部作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典型案例在全國宣傳推廣。
云山疊翠,珠水流光;千年古城,活力迸發。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廣州正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高水平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堅定不移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