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頭條

踐行總書記囑托 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讓廣東父老鄉親幸福感更可持續

時間 : 2022-06-27 09:38:5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北站社區.jpg

深圳北站社區將共建共治共享融入社區治理實踐全過程。圖為深圳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殷殷囑托

  ●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要堅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

  ●要全面推進法治建設,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

  ●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南國盛夏,樹木蔥蘢。在細葉榕的綠蔭下,廣州柯木塱社區居民悠閑地納涼對弈,這片由閑地改建的社區公園,成為附近居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社情民情復雜多樣,與時俱進加強社會治理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廣東社會治理工作,在三次來粵視察中,都對廣東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寄予殷切期盼,明確要求廣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囑托在心,力踐于行。廣東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努力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力爭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構建“綜合網格+綜治中心+‘粵平安’云平臺”全覆蓋立體式智能化工作體系,完善常態化和應急處突動態銜接機制,率先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一個個立足實際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的政策舉措,成為廣東探索一條符合省情特點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的有力注腳,力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黨建引領治理

  “黨組織和黨員就在身邊”

  “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伴著悠揚的音樂聲,在深圳漁民村全新落成的漁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社區老人們一片歡歌載舞。

  這里原本分散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書吧等,被整合升級為3層3500多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集黨建、政務、醫療、養老、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社區居民享受到的服務更加多樣,社區黨委的治理能力也得到大幅增強。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來粵視察中多次深入調研基層黨建工作,為廣東強化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提供根本遵循。

  按照總書記教給的方法論,近年來,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過程中,廣東各地注重以黨建為抓手,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2018年起,廣東接續實施兩輪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全省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為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廣東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加強街道社區、單位、行業黨組織互聯互動。社區黨組織牽頭建立的“小區議事站”等居民議事平臺,讓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用心用情解決群眾訴求,讓“小事不出樓”。

  在聚集上萬家企業、綜治情況復雜的廣州獵德街道,3000多名黨員按居住地劃入對應網格,街道設置248個黨員責任區,全面構建“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基層組織架構,確保黨的方針政策第一時間傳到千家萬戶。

  在外來務工人口聚集、地大人密事多的深圳龍華區觀瀾街道,以街區理事會為治理平臺的“街區網格”既強調社區黨委班子成員的職能屬性,堅持分管業務“條”上職責不動搖,又注重突出屬地屬性,強調班子成員在街區“塊”上抓治理、提效能的責任,從而構建起聯系服務居民、溝通政情民意的服務樞紐與治理橋梁。

  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成為優化完善基層治理的動力源。目前,全省基層黨組織共有30.6萬個,在企業、農村、機關、學校、醫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實現覆蓋;全省2696個社區黨組織優化升格為黨委,基層建成2.8萬個黨群服務中心,確保基層有資源、有能力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讓群眾切實感到“黨組織和黨員就在身邊”。

  激發自治活力

  居民成社區“管理員”“服務員”

  如今,佛山市南浦新村小區23座的樓長潘麗燕已習慣時時盯緊手機,查看樓里微信群有什么新消息。居民在群里提出一個問題后,大家馬上回應,發揮專業所長,提供解決辦法。

  “我們設立了‘和事佬’服務站,社區內的警官、律師、老教師、老專家等組成志愿團隊,用專業知識幫助大家多元化解決矛盾糾紛。”潘麗燕說,在居民參與治理下,社區氛圍越來越好,以往業主大會投票需耗時40多天,如今只需要一半時間。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在三次來粵視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廣東各地的社區,深入了解社區公共服務、社區管理等情況,并明確指出,要堅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

  總書記的精準指導,為廣東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新思路、打開新局面:通過堅定依靠群眾、深入發動群眾,廣東大力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專業規范運作、依法依規辦事,社會治理參與渠道不斷拓寬。

  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日漸壯大,他們發揮所長、集力聚智,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在汕頭市金平區百合園社區,年近古稀的王阿姨時常穿梭在社區內,每當看到街面有垃圾,便將它們拾起來,放進準備好的塑料袋中,最后再統一扔到垃圾桶。“我是‘紅袖章’巡邏隊的一員,還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在為大家服務。”王阿姨介紹,在社區,像她這樣的“紅袖章”巡邏隊志愿者還有不少,他們每天堅持在社區開展義務巡邏,確保每個角落干凈衛生。

  隨著志愿服務體系持續完善,人人都是“管理員”“服務員”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佛山南海區里水鎮金峰洲社區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小區微改造;珠海香洲區碧濤社區黨群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免費家電維修服務;廣州保利花園志愿隊每月開展一次義剪義診便民服務,并堅持在傳統節日慰問孤寡老人……

  全國首條義工熱線、全國第一個正式注冊登記的志愿服務社團、全國第一部志愿服務地方性法規……志愿服務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被列入頂層設計、予以常態化推進。2012年起,廣東每年3月都會舉辦學雷鋒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月系列活動。

  越來越多市民主動加入到志愿隊伍中,成為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和效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廣東全省注冊志愿者超1400萬人,志愿服務組織及團體達13.2萬個。

  數字技術賦能

  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

  隨時查看垃圾清運車的作業情況、實時監測河道水位狀態、集中控制及管理路燈……在橫琴物業城市綜合指揮中心內,工作人員通過大數據平臺,可隨時掌握島上的大小事。

  2018年5月,橫琴在全國首創“物業城市”,對各類城市部件實現24小時實時跟蹤、可視化呈現、即時報警、智能派單等功能,讓城市更宜居,群眾生活更美好。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創新社會治理寄予厚望,在2020年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時明確指出,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

  落實好總書記重要指示,廣東依靠科技創新為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將大量信息基礎設施投入到基層社會和治理應用中,全面構建“綜合網格+綜治中心+‘粵平安’云平臺”的全覆蓋立體式智能化工作體系。

  通過科技賦能,各地紛紛以智慧建設提升治理效能:廣州在全市11個區、176個鎮(街)全部建成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深圳在全市統一政務服務APP—“i深圳”,整合8000余項服務;珠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綜合網格與禁毒、消防、市場監管等系統融合“多網合一”;汕頭開發“社情地圖”平臺,以大數據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重要支撐……

  如今打開汕頭濠江區“濠江網格通”APP,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不能就地解決的問題,可第一時間通過APP上報區綜治中心,由綜治中心接件分派處理,職能部門及時響應落實,實現“格中事、格中辦、格中了”。

  基層治則天下安。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治理的重要論述,廣東正以開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切入點和發力點,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持續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沿著足跡看變化

  ①深圳北站社區:推出社區共享會對接居民需求

  優化黨群陣地布局,建設黨群服務V站;在黨群陣地設置歇腳屋、暖心柜,讓黨群陣地與居民更親近、服務項目更溫暖……近年來,深圳北站社區黨委將共建共治共享融入社區治理實踐全過程。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強調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總書記視察過后,北站社區加快社區治理步伐。2019年3月,北站社區推出社區共享會項目,鼓勵社區居民分享時間、技能、服務等資源,對接居民群眾需求和社區治理所需。截至目前,共享會已累計發展會員超萬人,占社區總人口的1/7,服務時長超過75000小時,會員涵蓋了社區黨員、社區工作者、樓棟長、企業員工和廣大居民,還有社會組織、物業管理處、愛心企業等集體會員。

  2019年10月,北站社區推出智慧指揮中心,率先試點運行“黨建引領社區‘智’理”信息化平臺,對接整合轄區26個系統、上萬個智能感知設備,建立全覆蓋物聯感知體系,實現了“一網全面感知、一鍵接辦訴求、一屏實時調度、一路護航安全”。

  2020年2月,“黨建+科技+治理”模式被列入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并在全省推廣。

  如今的北站社區,建設更好、管理更好、治理更好,成為居民的“最美北站家園”。

  ②漁民村:組建自治隊伍 每年考評激勵

  350米的村史文化長廊,展現70余年發展史;431項政務服務“一站通辦”,自助智慧政務驛站24小時“不打烊”……近年來,深圳羅湖區南湖街道漁民村不斷加強黨建引領,創新治理模式,帶領村民用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2012年12月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視察了漁民村黨群服務中心和居委會,詳細了解漁民村發展歷程;走進村民鄧偉雄家里,與大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說變化,歡聲笑語不斷。

  10年來,漁民村發生巨大變化。2012年至今,漁民村集體資產從1.9億元增長到3.8億元,村民戶均收入從50萬元增長到120萬元。

  2019年,深圳還以漁民村所在的漁邨社區為試點,探索超大型城市黨建引領社區基層治理新路徑:目前已實現區、街、社區三級431項政務服務“一站通辦”,讓群眾最多跑一次;智慧政務驛站實現230個事項自助辦理;“港人服務中心”和“港人服務專窗”為港籍居民提供30項服務。

  近年來,漁民村還先后建立社區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專業志愿服務隊、美好社區聯絡員隊伍等。目前,社區共有9支群眾自治隊伍。每年社區按照考評激勵機制,評選星級自治隊伍,挖掘和培養社區領袖,提升群眾自治隊伍專業化規范化建設水平。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