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東莞經濟形勢如何?各項主要指標呈現哪些亮點?8日,中共東莞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印發了“2018年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東莞全市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大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市場主體突破110萬戶。全年為企業減負500億元。
高質量發展效果顯現
在去年的東莞《政府工作報告》中,東莞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可以說,“高質量發展”貫穿2018年全年計劃。會議透露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
數據顯示,2018年,東莞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全市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大關,預計達8250億元—8300億元。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經濟總量攀升的同時,東莞的經濟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全市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3∶46.5∶53.2,服務業比重仍然保持較高水平。高端制造業比重提升。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2.5%和39.1%,分別提升2.0個和0.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占比49.4%,提升0.3個百分點;一般貿易比重51%,提升5.2個百分點。
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600億元,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為84.3%,提升3.7個百分點。村組兩級集體總資產增長7.8%,資產負債率下降0.6個百分點。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增長8.0%,快于同期GDP增速0.5個百分點。新登記市場主體26.5萬戶,增長18.7%,總數達115.1萬戶,企業總量達50.2萬戶,均排名全省地級市第一位。其中,新興產業市場主體增長28.1%,累計達3.7萬戶。此外工業用電總量排名全省第一。
去年6月,東莞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范圍內招商引資部署會議,拉開了一場為期兩天的高規格、高標準的千人產業招商大會拉開序幕。這是東莞歷史上規模最高、范圍最廣的招商引資會議,舉全市之力掀起招商引資的新高潮。東莞還創新招商體制機制,制定出臺“重特大項目招商十條”“高質量利用外資十條”促進總部經濟發展等政策,提高項目招引力度和質量。
會議公布了去年東莞的招商成績單:新引進億元以上內資項目172宗,協議金額2052億元。引進千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2宗,協議金額36.5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僅產業招商大會,東莞就招引了29項重大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4000億元。東莞去年還加大了在高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重特大項目招引力度,招商意向項目129個,達成意向投資金額超1.4萬億元。
全年為企業減負500億元
去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東莞加大了對企業減負的力度,全年為企業減負500億元,超過了190億元的年度減負目標。金融風險處置穩控有力,不良貸款余額與比重持續“雙降”: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15.2億元,減少25.2億元;不良貸款率1.4%,下降0.6個百分點。
近年來,東莞陸續出臺了《東莞市3C產業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和《東莞市推廣建設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工作方案》,以3C產業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一批具有“三國產”特征的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和普及型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
數據顯示,東莞去年建成智能制造示范線109條,資助自動化改造項目328個,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8.85%,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2.37倍。東莞還加快發展具有較強自主研發能力的先進裝備本土制造商,3C數控裝備年產量突破2萬臺。建設東莞工業互聯網平臺,15家企業機構入選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
去年,東莞還深入推進企業倍增計劃。實施企業“高質量倍增十條”,調整選定286家市級試點企業,建立試點企業“雁形梯隊”,選定首批910家協同倍增企業。在重大項目方面,東莞去年全年解決重大項目建設問題501個。開展重大項目建設“百日攻堅”大會戰,全年重大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31億元,增長22.9%。
會議透露,東莞今年要重點推動紫光芯云產業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幾個大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全市要全力爭取引進培育若干個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集群,集聚一批百億元企業集團。
搭建“莞貨全國行”平臺
去年,東莞開放型經濟不斷創新發展。外貿綜合競爭力連續兩年名列全國“外貿百強城市”第三。
開放型經濟數據靚麗的背后是開放動能的持續轉化。記者了解到,去年東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389.5億元,同比增長26.5%。為幫助企業拓展內銷市場,東莞還搭建“莞貨全國行”平臺,組織和指導企業參加23場境內展會,東莞參展企業意向成交金額62.6億元。外貿新業態創新上,東莞去年成功獲批成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335.4億元,同比增長627.9%;獲批設立虎門港綜合保稅區,全市保稅物流進出口總值達2175億元,同比增長24.8%。
此外,去年東莞創新要素不斷集聚,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近步伐持續加快。去年東莞有2637家企業納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2959家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完成技術服務與成果轉化收入75.62億元。激勵撬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累計發放科技金融產業三融合貸款68.07億元,惠及企業1012家,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規模居全省第二。
同時,東莞還強化財政和國有資本對創新的支持作用,設立30億元“科技東莞”專項資金和規模超1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和并購母基金,整合成立科技創新金融集團。鼓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和小微企業貸款分別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增長25.8%和23.3%。“倍增計劃”和高企融資均突破300億元大關,增長21.1%和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