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珠三角九市去年經濟成績單揭曉 經濟增長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時間 : 2019-02-26 09:50:3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日前,珠三角九市2018年經濟數據和2019年經濟發展目標全部出爐。南方日報南方經濟智庫對這份成績單進行梳理和分析后發現,各地新舊動能轉換速度不減,創新驅動強勁,市場活力充沛。

  現代產業體系保持較快增長

  新興產業的發展速度,是判斷發展動能轉換成效的重要指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單獨章節闡述。

  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互聯網,是廣州重點培育的6個新支柱產業集群。2018年智能裝備與機器人增長10.4%,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長9.1%,軌道交通增長9%。此外,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59.7%和12.8%,表現穩健。

  2018年,深圳第二產業產值達9962億元,占GDP比重保持在40%以上。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

  制造大市佛山,2018年規上裝備業增加值增長6.4%,其中“工作母機”增長7.2%,109家企業入選廣東制造業500強,增加51家。新興產業的步伐也在加快,去年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4%,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9%,提高2.4個百分點。

  東莞2018年工業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2706.73億元,增長7.7%。倍增計劃成效逐步顯現,全市263家倍增計劃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58.95億元,增長8.8%。

  惠州的電子信息和石化產業大項目不斷落地而保持較快增長。中海油惠煉二期全面建成投產,大亞灣石化區煉化一體化規模躍居全國第一。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3家,總數達10家。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3%,規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增長12%。

  珠海工業發展引人矚目。2018年,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082.14億元、增長14%,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1%。鯤龍AG600飛機水上首飛成功,云洲智能中國首艘導彈無人艇成功試射等,成為其靚麗的產業名片。此外,珠海在引資引才方面成績喜人,2018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973家,同比增長153.9%。

  營商環境優化促企業做大做強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正在成為大灣區城市發展的源頭活水。

  廣州新登記市場主體和企業分別增長25.45%和35.25%。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21家。新興消費快速發展,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15%,飛機融資租賃增長61%,郵輪進出港旅客增長19.3%。

  深圳開展營商環境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深圳90”改革、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等走在全國前列,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400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9.6%,全年新設立企業29萬戶、總量增長11.6%。

  在佛山,民營工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80.1%,2018年新登記市場主體15.72萬戶,增長30.9%,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2家、累計達20家。

  東莞則著力推動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全市新增“四上”企業3800家、“小升規”企業2784家,增量均為全省第一。此外,該市2018年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排名全省第一。

  科技創新產業增量明顯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個戰略定位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2018年,廣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科技創新企業超過20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數居全國城市第一。專利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增長45%和20%,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倍以上。展望未來,“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將為廣州科創增添新動力,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慶盛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等被明確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創新載體。

  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4萬家,數量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領先,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佛山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預計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42%,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50家、累計達3900家。

  2018年,中山高企認定數預計超過2300家,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實現快速增長,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南分部、哈工大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的落地為中山未來的高質量發展蓄力。

  江門創新發展迅速,2018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00家,增長70%,增速連續兩年排珠三角第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56.53%。

  廣佛共建若干萬億級產業集群

  今日的高質量投資,為明日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梳理各城市的產業布局和政策走向,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就自然浮現。

  從投資看,廣州發展后勁雄厚。2018年工業投資增長53.8%,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16.0%,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65.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5倍。

  2019年,廣州將培育若干個千億級產業新集群,建設省級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提前布局量子通信、航空維修、軌道交通、天然氣水合物開采及衍生技術等前沿產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廣佛同城化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

  根據規劃,佛山將與廣州深化產業協同發展,聚焦先進裝備制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共建若干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并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提高到55%。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深圳,將努力打造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最佳首選地,建設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加快推進材料基因組等大科學裝置建設,確保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不低于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的30%,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以上。

  東莞提出,將重點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加快“芯屏機核”等關鍵技術突破,力爭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分別達到53%和39.5%。

  惠州則將用8—10年時間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謀劃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石化技術研發中心,大力發展超高清視頻產業,把稔平半島建設成為大灣區能源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中山提出,將大力發展健康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起點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

  珠海將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新材料等產業,積極布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珠海橫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之一,將建設國際休閑旅游島,并將加快推進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和粵澳合作產業園等重大合作項目建設,研究建設粵澳信息港。

  肇慶則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共建作為兩個主攻方向,力爭全年引導280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力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投資增長17%。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