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推動軌道交通產業發展三年(2019—2021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該計劃提出,到2021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達到1200億元,力爭2023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這意味著廣州又將產生一個新的千億產業。
力爭2023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
軌道交通產業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已形成從規劃設計咨詢、建設施工、裝備制造到運營及增值服務的完整產業鏈,2018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重點企業87家,產業產值規模約800億元。
《行動計劃》對廣州市加速軌道交通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2021年,全市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達到1200億元,力爭2023年實現產值1800億元。依托國家工程實驗室,并積極爭取建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在軌道交通運營與維保領域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創新平臺。
為實現這一目標,《行動計劃》從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培育壯大企業主體、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在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方面,《行動計劃》提出,要強化運營服務優勢,支持運營企業開展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創新,支持其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相關工作。同時,擴大施工建設及設計優勢,鼓勵設計施工企業開展相關技術研究,依托新制式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制定技術標準和規范。
作為構成產業的主體,《行動計劃》對企業的培育與壯大也提出了相應措施,包括打造一批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組建具備規劃設計、投融資、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等全過程全產業鏈總承包能力的實體平臺等。
軌道交通產業的壯大也需要新技術的支撐。在未來三年內,廣州將通過孵化一批高科技中小企業,推動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研發創新平臺與國內外高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開發一批先進適用的新科技、新產品,培育一批本土高科技中小企業。
人才隊伍也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行動計劃》提到,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軌道交通院校以及綜合性科研機構對接,引進一批軌道交通關鍵技術領域人才和團隊,實施人才綠卡制度。另外,還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加快組建廣州市交通類本科院校,優化現有職業院校學科專業設置,培育本地軌道交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探索組建大灣區軌道交通產業集團
在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方面,《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白云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區建設,推動番禺和花都車輛修造基地聯動發展,同時支持黃埔和南沙配套發展軌道交通產業。計劃同時強調,要推動廣州鐵路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廣州市物流樞紐和節點體系。
產業集聚發展的同時,軌道交通載體的建設也是廣州發力軌道交通的重點工作之一。《行動計劃》介紹,在構建軌道交通產業載體方面,廣州將打造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示范工程。
具體而言,即按照“零換乘、一體化”的目標,實現鐵路主體工程、交通樞紐一體化工程同步立項、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一體化運營。探索實施鐵路樞紐上蓋開發及周邊TOD地塊“成片提供、分期供應”,推進樞紐+社區+產業發展,實現軌道交通產業聚集效應,助力區域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既要修煉好“內功”,也要善借外力。為深化對外開放與合作,廣州將持續推動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合資合作,加大與中國鐵科院等行業綜合性科研院所及其下屬高科技企業的合資合作,共同培育先進適用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集成以及相關檢驗檢測企業及平臺。同時,助推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動企業參與珠三角軌道交通項目規劃建設。
在完善產業發展外部體制機制方面,《行動計劃》提到,廣州要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工程領域創新改革,探索發展新制式軌道交通線路,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軌道交通建設領域。
與此同時,廣州還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明確評價標準,建立國有企業科研投資指引和容錯機制,加強對國有企業服務國家戰略的考核,探索牽頭組建大灣區軌道交通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