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粵海洋生產總值連續二十四年全國居首 去年產值近兩萬億元 同比增長百分之九

時間 : 2019-06-12 09:29:27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2018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超1.9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4年位居全國首位。去年我省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9.9%,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廣東也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之一。

  針對此前備受關注的無居民海島市場化出讓試點問題,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無居民海島擁有較豐富的水域風光類和生物景觀類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但開發難度亦較大。接下來,廣東將加快探索完善海島有償使用制度,研究出臺海域海島開發保護利用法規,并科學調整海域海島使用金征收標準。

  帶動超40億元投入海洋科創領域

  近年來,廣東將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2018年,海洋三次產業結構為1.7∶37.1∶61.2,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28.5億元、7169.9億元和11827.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5.9%、11.2%。

  作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化工業和海洋電力業等產業增速較快,增速分別為23.3%、13%、12.5%。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水利用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產業增速平穩。

  去年,我省提出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海洋生物、海上風電等海洋產業,推進南海油氣開采。全省共建成涉海涉漁科研機構24個,帶動超過40億元社會資本投入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有52項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在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方面,我省出臺了嚴格保護岸段名錄,制訂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實施方案,啟動大亞灣等重點海域總量控制工作。編制《廣東省美麗海灣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開展“藍色海灣”綜合整治行動。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指出,廣東海洋經濟的區域發展布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高度契合。廣東將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構建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新格局。

  規劃建設167個休閑旅游無居民海島

  今年4月,省自然資源廳印發《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市場化出讓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引發熱烈關注。今年5月,《廣東省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和《廣東省海域使用金征收標準》出臺,適度提高了海域使用金征收標準,提高幅度1—20倍不等,加強了對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使用管理。

  近年來,我省落實中央關于海域、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意見,在完善用海用島市場化配置制度,促進重大項目落地下海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取得了積極成效。

  為加快打造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我省對符合條件的海上風電項目加快辦理用海審批手續。截至目前,已完成6個海上風電項目用海審批和31個海上風電項目用海預審,總裝機容量超過1500萬千瓦。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戰略性新興海洋產業,發展海島旅游有利于推動廣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打造廣東沿海經濟帶的過程中將發揮關鍵作用。

  廣東海島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呈現粵中多、粵東密、粵西精的特點。此前發布的《廣東省海島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7—2030年)》涵蓋了省內195個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的海島,其中無居民海島167個,有居民海島28個,構建了“一核一帶、一灣三點”的總體布局。

  早在2014年,廣東就啟動珠海三角島市場化出讓探索工作,并在2016年12月以掛牌方式成功轉讓三角島部分使用權,有望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公益+旅游”整島保護與利用模式。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