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儀式在陸家嘴論壇上舉行。圖片來源:新華網
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從去年11月初提出到開板,僅僅200多天,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新板塊。同時,上交所預期,2個月內將有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13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科創板開板儀式上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主要承擔著兩項重要使命:一是支持有發展潛力、市場認可度高的科創企業發展壯大;二是發揮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在發行上市、保薦承銷、市場化定價、交易、退市等方面進行制度改革的先試先行。
易會滿表示,要牢牢把握科創定位,以強烈的改革精神推進關鍵制度創新,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注冊制,著力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做優做強、發展壯大。
對高新企業眾多的廣東企業來說,科創板是一股東風。
廣東企業科創板成績單如何?
截至6月13日,上交所共受理122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廣東企業17家,數量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排名第四。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北京26家,江蘇21家,上海18家。之后分別是:浙江12家,山東5家,湖北、福建、陜西各3家,天津、四川各2家。
在廣東的17家企業中,深圳最多,共9家,分別為:微芯生物、傳音控股、光峰科技、貝斯達、杰普特、創鑫激光、普門科技、有方科技、清溢光電。其中微芯生物已經在完成注冊提交。
其次為廣州,共有4家:方邦電子、中國電器、潔特生物、瑞松智能。
接下來是梅州2家(紫晶存儲、嘉元科技);佛山1家(華特氣體);惠州1家(利元亨)。
作為創新之都的深圳在科創板上市上再次顯示出了強悍的實力!
廣東不僅申報科創板的企業數量排名靠前,而且上市后備庫資源也非常豐富,廣東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邱勇表示,我省科創企業眾多,2018年,廣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根據有關機構最新摸底情況,廣東具備科創板申報上市條件和意向的企業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目前廣東的科創板后備庫企業超過130家。
科創板是一股東風,一些有潛力登陸科創板的廣東企業也躍躍欲試。
在調研中,珠海同望科技董事長劉洪舟說:“科創板推出對科創型的民營企業是很大的利好,同望科技不是追風的企業,但我們感覺到科創板的推出是一股東風。我們會借著東風去到資本市場為同望助力。”
廣東科德科技總經理高睿也表示:“我們正在對照科創板的上市條件做準備,爭取2年內在科創板上市。”
企業如何才能在科創板上市?
申報被受理后,科創板企業要完成多次“考試”,也就是問詢,才能進入上會名單;目前,在122家申報企業中,進入上會名單的企業有21家。
如果獲得科創板上市委通過,成功“過會”,擬上市企業還需提交注冊,才可最終登陸科創板。經過層層問詢,擬上市企業的信息得到充分披露,體現了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原則。
截至6月13日,共有6家企業成功“過會”,其中三家已經提交證監會注冊,分別是:微芯生物、天準科技、安集微電子;另外三家尚處于“通過”狀態,分別是:煙臺睿創微納、蘇州華興源創、福建福光股份。
廣東企業微芯生物是第一批成功注冊的三家企業之一。
這些企業的行業分布有哪些特點?根據統計,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三個行業的企業最多,分別為53家、29家、16家。其次為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亮相的17家企業中,高端裝備類企業占比約為一半,體現了廣東制造到廣東智造的經濟轉型。
投資科創板企業要注意什么?
科創板開板后,根據上交所預測,2個月內將會有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由于科創板有50萬元資金和24個月交易經驗的門檻,普通人如何參與投資呢?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個人投資者有明確的入場門檻,規定必須滿足兩項條件,一是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二是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可在自己的股票軟件上自己開通科創板權限進行交易。
不符合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的投資者,則可以通過公募基金等產品參與科創板。目前,各大基金公司都申請了專門用于科創板投資的基金產品,可以到基金公司網站查詢。
不過,尤其要提醒的是風險。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13日的講話中也再次強調:與以往審核制下的投資相比,科創板投資更需要理性判斷。
為什么?市場化定價與現有IPO定價機制有本質區別,企業高估值發行的現象可能會增多;開板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科創企業本身由于技術迭代快、投入周期長、不確定性大。
因此,科創板企業由于沒有硬性的盈利要求,投資的不確定性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