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宣布,5G發展要比原計劃提速,力爭全年建設5G基站6萬座、覆蓋全省90%以上的人口。廣東5G發展已率先按下“快進鍵”!
事實上,廣東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在省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的《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共安排省重點項目1230個,總投資5.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000億元,以“新基建”項目為引領的新一輪投資項目成為亮點。
從2月10日廣東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以來,一項項重點投資如同拉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在廣東大地加速推進,“新基建”打開的巨大想象空間令人振奮。
量級
8000億重點項目 “播種”產業未來
打開中國地圖,南海之濱,廣東海岸線綿延長達8000多里。多個重點產業項目,成為沿海經濟帶上的璀璨明珠——
在粵西,總投資189億元的寶鋼湛江鋼鐵三高爐系統項目進入全面建設期,項目建成后將實現產材超千萬噸。
在粵東,汕尾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產業園將于今年建成。去年4月,明陽智能中標中廣核汕尾海上1400MW風電場項目,金額約86億元,訂單規模全球業界罕見。
電子信息、石化、高端制造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串聯起珠三角和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
港珠澳合作創新(珠海)基地、珠海格力電器高端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東莞大族科技研發制造項目……一大批總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平臺創新項目在今年陸續開工。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揭陽中委廣東石化、湛江中科合資廣東煉化等在建項目,加上正在推進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惠州中海油殼牌三期,綠色石化世界級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高鐵、城際軌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將廣東內外聯通提上新水平——
贛州至深圳鐵路廣東段年度投資計劃120億元,加上全力建設的廣州至汕尾鐵路、汕頭至汕尾鐵路,廣州至湛江鐵路,廣東計劃4年內實現市市通350公里時速高鐵的規劃目標。
在城際軌道方面,廣東將推進佛莞城際、廣佛環線等11個項目建設,其中廣清城際廣州白云至廣州北站段等4個為今年新開工項目。
截至3月8日,984個在建省重點項目復工927個,復工率94.2%;4個機場、16個鐵路、46個高速公路,在建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部復工。
具有龐大量級的重點項目落子,更重要的是其帶來的對區域經濟以倍數計算的拉動效應。以總投資347億元的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為例,該項目預計今年投產后將帶動上下游1000億元以上投資,每年可創造600億元銷售收入和230億元稅收。
在現有項目之外,廣東的重點項目版圖仍在動態調整、不斷擴大。
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廣東將新增一批具備開工條件的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管理,計劃年內投資不少于500億元。省重點項目全年力爭完成投資8000億元以上。
觸覺
“云”端騰躍覓新機 粵企掘金新藍海
在武漢的醫院里,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送藥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大顯身手。“零接觸”的防疫需求,讓廣東制造的新型機器人成為“網紅”。
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生物醫藥……疫情之下,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廣東,觸覺敏銳的企業不斷發現并搶占新的市場空間,顯示出逆勢而上的勃勃生機。
危中尋機,拼的是發現機遇的眼光。
3月4日,上市企業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募集資金,計劃投資19.9億元用于智能硬件結構模組和5G電連接模組項目的建設。
一大批廣東企業掘金新藍海,廣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持續加碼。在去年底開通3.7萬座5G基站的基礎上,廣東力爭今年建設6萬座5G基站,全省5G用戶數達2000萬,100M光纖用戶占比提升到90%以上。
以5G基站為代表的硬件換代,為企業加速攀向產業鏈中高端,加碼投資智能制造項目提供強大支撐。
化危為機,比的是把握機遇的能力。
最近,中山英達思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雄輝忙著在網上招聘技術人才。他們通過信息化技術幫助企業掌控車間信息,復工后業務不跌反升。“疫情當下,企業數字化、無人化作業的趨勢更加凸顯。”
新一代通信基建和萬物互聯的演進,讓廣東企業“云”端騰躍。
“三個日夜不停歇,我們實現核心功能從零開發到成功上線。”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基礎架構部的黃志海緊急支援,助力騰訊會議的產品開發。從2月10日開始,騰訊近6萬名員工全部實現“云端”復工。
對企業在用工、融資、稅務、進出口等方面的訴求,“粵商通”APP平臺在線響應處理,以大數據支撐企業科學高效安排復工復產。不少企業家表示,非常時期,“數字政府”非常給力。
云端之上,空間廣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表示,跨過經濟總量突破十萬億的關口,廣東發掘新經濟增長點,將促進經濟創新性增長。
信心
穩投資就是穩預期 500強企業來站臺
在中新廣州知識城,粵芯半導體市場及營銷副總裁李海明原本有些擔心:疫情之下,用工、物流等會不會影響復工復產的進度?
政府出臺多項硬核措施,打消了李海明的擔憂。成立省重點項目復工推進工作專班,分類施策;包車、專列集中組織人員運送;推動實現復工審批網上辦理,審批時間控制在1至2個工作日內……難題得到精準“點穴式”破解。
粵芯半導體的制造車間里,機器運轉不停。李海明信心滿滿地說,該企業一期項目產能為月產2萬片,上半年還將逆勢擴產,加快啟動第二期的建設。
復工后,廣東日用電量逐步增長,3月1日—3月7日環比2月10日—16日分別增長47%、61%、68%、73%、73%、76%、75%。而全省15000家企業用工定點監測的數據也顯示,企業復工率達91.2%,694萬外省務工人員返崗。
車間里響起的機器聲,讓廣東發展腳步堅定,讓市場信心倍增。揭陽市臨港產業園里一片忙碌,GE建設的揭陽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已全面復工。“GE期待在清潔能源、制造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和數字化等領域與廣東加深合作。”GE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表示。
穩投資就是穩信心。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我們相信,廣東可以將當前形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契機,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和合作伙伴,推動經濟重回正軌。”
“廣東重大外資項目穩步推進,不僅關系到全球生產鏈、供應鏈、服務鏈的正常有效運轉,也關系到全球經濟復蘇。”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
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對疫情挑戰,國內外企業紛紛以穩投資、增產能的實際行動為廣東投下信心票,“站隊”廣東高質量發展。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引擎轟鳴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