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更多的城市煙火氣回歸,廣東的消費市場持續回溫。上半年廣東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萬億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0個百分點。
7月19日,廣東恢復跨省團隊旅游經營活動;7月20日,全國的低風險地區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營業……廣東消費市場正在加速復蘇。
多位專家認為,面對疫情沖擊,政府、商家、電商平臺從夜經濟、鄉村經濟等入手創新消費方式、拓展消費空間,對廣東落實“六穩”“六保”,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發揮重要作用。
線上線下商戶復蘇 夜經濟活力全國前列
“我們6點半來就已經要拿號了,我拿到的是215號。”周末傍晚,廣州市民劉英一家三口正在番禺洛溪食街的一家東北菜餐館門口等位。這與三四月時的情景迥異:她記得當時的食街沒幾家餐廳開門迎客,街上空蕩蕩的。
夜間的深圳華強北,同樣人流如織。作為消費集聚區,華強北首批推動6個商業點49家商戶參與打造高品質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日均人流量達到10萬以上。
隨著夏日到來,廣東各地積極推動夜經濟發展,其中廣州從6月中旬起,啟動夜間消費節,通過舉辦潮流集市、延長營業時間,并運用消費券、直播、外賣等方式刺激夜間消費,夜宵、夜游、夜賞、夜購等消費紅火。
“廣東夜經濟‘底子好’,擁有成熟的夜間經濟產業與商圈,為消費市場回暖添足馬力。”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長張曉端分析表示。有數據顯示,廣州零售和餐飲企業夜間營業額占比高達七成,夜間開放的餐廳占比近72.5%,24小時便利店占比超過71%,夜經濟水平領跑全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馬亮表示,廣東等地的很多城市都在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無論是大型商場還是小攤檔,對拉動靈活就業、激發創新活力、增加多源收入、便利居民生活、營造城市文化等都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農產品進城暢銷 汽車、家電下鄉忙
今年,韶關樂昌市九峰應季特色水果黃金奈迎來增收。這天,果農艷子家來了3輛小轎車的客人,他們分別來自東莞、深圳、廣州。
“很多游客是看到我朋友圈發的直播、圖片后找來的。”艷子說,她在電商平臺有賣貨,“今天網上訂單就發了500多斤”。
樂昌市九峰鎮黨委書記馬建民介紹,目前九峰鎮果農的微店有1700多家,在電商平臺的網店有160家。
這是廣東農產品進城,市場日益活躍的縮影。
今年,在疫情沖擊和5G網絡的逐步推廣下,省內各地鄉鎮大力構建農村網絡銷售平臺,通過推進品種改良、電商營銷和水果文化旅游等,讓優質農產品不再滯銷。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城鄉之間供需流動更順暢。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升級、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鄉村的消費市場也被不斷激發。今年5月1日起,廣東開展家電、汽車下鄉,促進了農村家電更新換代,一方面為企業帶來更多訂單,一方面也促進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
消費升級新業態迭代 在線限額以上零售增兩成
上半年,疫情給市場產生一定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增長點和新機遇。
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一方面民生類消費保持穩定,限額以上單位的中西藥品類、糧油食品類、日用品類商品零售分別增長21.1%、18.5%和7.3%;另一方面,升級類消費表現良好,限額以上單位在售的22個商品類別中,有11個實現正增長。
在消費商品升級的同時,消費模式也在不斷創新迭代。
“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線下拉新,線上復購”等體驗與購買的融合模式,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力量。上半年,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零售額同比增長20.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占全省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的27.8%。
“線上業態快速向生產和生活多個領域滲透,遠程醫療、康養保健等很有可能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廣東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王先慶認為,廣東等地之所以能形成網絡消費熱潮,主要原因就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流通、消費的深度融合,并實現了零售、物流、消費的同步創新。”
在王先慶看來,正是這種創新,促進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從而為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強大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