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廣州市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持以優勢產業吸引高端要素資源,以開放格局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采取四大舉措穩存量、復產量、提質量、促增量,推動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全年實際使用外資493.72億元人民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7.5%,增速高于全國和全省;結構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質量持續提升。
利用外資規模連續高增長
引進外資凸顯新亮點
“十三五”期間,全市實際使用外資連年保持增長5%以上,比“十二五”時期增長35.8%,占歷年以來的三成。
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引領高質量發展,全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超過八成,同比增長16.2%;高技術服務業增長1.8倍。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連續三年超過80億元人民幣。
在市場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穗實際投資增長69.1%,東盟國家在穗實際投資增長66.6%。直接來源于香港地區的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3.0%,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總額73.5%。
廣州開發區、南沙自貿區和增城區成為高水平利用外資重要平臺,貢獻了全年72.5%實際使用外資。“十三五”期間,黃埔、南沙、增城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市近6成。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實際使用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大項目占全市總量約八成。新能源汽車板塊利用外資成績亮眼,全年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境外上市的創新型總部企業積極引進外資參與全球資本配置,成為廣州市利用外資新亮點。
“組合拳”穩住貿易基本盤
找準招商“發力點”提質量
如何實現外資規模質量的雙提升?廣州打出一套“組合拳”。
在政策保障方面,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舉全市之力穩定外資基本盤。出臺實施“暖企15條”“穩增長48條”“信用助企9條”等幫扶解困政策,在政府資金安排、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標準制定、項目申報、人才政策等方面依法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
建立穩外資專班工作機制,強化與海關、稅務、財政及各區協調聯動,簡化外商投資鼓勵類項目申請進口設備免關稅等手續,通過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多措并舉幫助企業提升享受政策便利度,不斷濃厚外商投資企業在廣州安心發展的政策氛圍。
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廣州強化外資企業跟蹤服務,助力企業穩定信心。
疫情初期,支持重點外商投資企業口岸便利通關,先后服務近3000名外資企業外籍員工通過“快捷通道”機制返穗入境;復工初期,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點對點發布等多種形式,為外資企業解決員工住宿、物流配送、供應鏈對接等問題;全面復工后,召開韓國、日本、英國等重點國別外商投資企業座談會,成立工作專班對全市11個區全覆蓋走訪,加大重大外資項目建設和落地服務力度,對企業訴求現場提供解決方案。
在招商產業方面,廣州聚焦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努力打造相互配套、相互支撐的產業集群。
去年,廣州開啟招商深度推介之旅,先后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開展專場招商推介。發揮高端平臺引資作用,依托進博會與英國阿斯利康、埃克森美孚、德國默克等跨國企業達成投資合作協議,依托海絲博覽會設置跨國企業展覽專區吸引近30家知名跨國企業參展。
積極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創新“云推介”“云洽談”“云簽約”等“不見面招商”模式,2020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集中簽約動工項目468個、總投資額超萬億,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年新高。結合舉辦首屆直播節(中國廣州)、廣州國際購物節等主題活動,鼓勵全市外資企業積極參與,幫助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省外資十條”等外資促進政策,有力促進外資企業逆勢增資擴股,全年實際使用外資增幅比一季度高30.3個百分點。
下一步,廣州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升招商引資“廣州溫度”,構建“3+X”招商服務新機制。對重大項目由市商務局、屬地區政府、產業(行業)主管部門成立“招商服務三人組”,與支撐項目落戶落地的部門(“X”)組成招商服務專班,市商務局或屬地區政府指定1名“首席服務官”作為服務投資者的“一站式窗口”,切實加快項目洽談、簽約、注冊、開工、投產(營業)進程,協助企業跑完落地“最后一百米”,持續提升外商投資“廣州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