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中國乃至亞洲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國際疫苗研發和生產基地開工、檢測診斷“新貴”爭相進駐……2月21日,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又有大動作。
當日,該區舉辦“奮進‘十四五’啟航新征程——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活動”,以網上直播、現場簽約、云動工等模式,集中展示72個新投資動工項目、31個簽約項目的場景。王曉東、魏于全、趙宇亮等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現場助力。
此次集中展示的103個項目以實體產業為主,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黨建引領等類別,動工及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139億元,預計達產產值、營業收入約2416億元。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起步之年。該區立足新發展階段,依托自身雄厚產業基礎和充足項目儲備優勢,在新年伊始之際,以新興產業落地為抓手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知識城或將建成亞洲產能最大抗癌藥生產基地之一
作為廣州科創樞紐核心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一直以科技創新領跑,以新興產業領航。這點從參與當天動工簽約的項目可見一斑。
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是主力軍,當天的31個簽約項目均為產業項目;72個動工項目中產業項目達48個,產業項目數、計劃投資額比重均占動工項目的約65%。
進一步看,在動工項目中,超三分之一為生物醫藥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的先進制造項目,這也與不久前該區提出的“黃埔制造萬億計劃”相契合。
在生物醫藥領域,一批優質項目在知識城開工建設、簽約落戶。國內創新生物制藥行業龍頭企業百濟神州是領銜者之一。
當天,廣州百濟神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第四工廠在知識城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園區破土動工,項目將主要用于生產百濟神州自主開發的新型抗腫瘤單克隆抗體藥物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和研發管線中多個生物藥生產。
“廣州工廠在短短三年間第一和第二工廠竣工,第三工廠動工,黃埔速度、百濟速度,讓世人矚目。”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百濟神州創始人、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王曉東表示,得益于廣州市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積極的產業政策和資源支持,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實現又一次“智造”升級,能更好為患者用藥提供堅實保障。
隨著第四工廠的動工,百濟神州在該區的產業化能力和產業鏈完整性將再次得到提升。在整個百濟神州廣州生產基地建成后,產能預計將超過12萬升,最高可達到20萬升,或將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
此外,兩大創新藥項目——安濟盛大分子藥物生產基地、麓鵬制藥總部及新藥研發生產基地,也于當天在知識城動工建設。安濟盛是從事骨骼肌肉疾病全球首創新藥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在國際骨科領域具有影響力。麓鵬制藥則專注于小分子藥物設計,其首個項目LP-108已經在中國和美國進入臨床。
目光再看向腫瘤領域科研載體,由廣州泰和醫學科技創新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宋爾衛團隊設立的院士(專家)工作站簽約落戶知識城。項目聚焦腫瘤生態與免疫治療及RNA醫學研究,研發用于腫瘤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科技產品,搭建中國乳腺癌專科聯盟。
不難看出,抗癌生物藥是當前知識城的主攻方向。既有思拓凡、瑞士龍沙等國際一流的生物設備及制藥CMO企業,也匯聚了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自主創新企業,大分子生物藥與小分子藥物生產各有側重,交流互補。
可以預見,知識城未來將成為國內乃至國際抗癌生物藥生產版圖的重要一環。
國際疫苗研發和生產基地開工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疫苗研發與生產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依托知識城國際生物醫藥園,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啟動建設國際疫苗研發和生產創新示范基地。規劃3.3萬平方米用地,該基地將以新冠疫苗為核心,重點引進核酸疫苗、重組疫苗、病毒樣顆粒疫苗、中和抗體等國際先進的創新項目。
該項目預計2021年上半年土建封頂,將為疫苗創新企業打造高標準的產業化載體,助推新型疫苗產品高效生產及上市。
同樣在知識城國際生物醫藥園,一批受生物投資界熱捧的檢測診斷“新貴”也相繼落地建設——
“這里營商環境很好,周邊有很多生物醫藥企業,形成了產業生態圈,在人才招聘、物流、供應鏈、信息溝通方面都特別方便。”廣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鄒鴻志說,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正不斷釋放出集群效應,創新要素加速流動,讓生物醫藥類企業在這里如魚得水。
據介紹,康立明生物擁有國內首個獲中國藥監局批準上市的糞便腸癌早篩產品。當天,該公司在知識城動工建設其生產基地及檢測大樓,總投資規模達到6億元。
另一家檢測診斷龍頭企業達安基因,將在知識城建設新型核酸提取與純化試劑盒的生產基地,該自動生產線能直接用于核酸的預處理,大大提高核酸提取和純化效率。總部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的燃石醫學,則在知識城建設生產工廠和研發質檢大樓。
廣州開發區另一生物醫藥重鎮——廣州國際生物島也迎來重要項目。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魏于全教授領銜的孔確基因在當天簽約落戶生物島。
“納米孔測序跟傳統的DNA測序儀不同,它成本很低,在科學研究、臨床腫瘤研究等方面都有很廣泛的應用。”魏于全說。孔確基因已成功研發長讀長、低成本、便攜的納米孔單分子測序儀原理樣機,并在中、美、歐、日等地申請多項發明專利。
數據顯示,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近千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40余家,上市企業15家,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700億元,形成了生物制藥、生物技術、生物醫學三大發展路徑。
在三大發展路徑之下,是該區逐漸在全國擦亮的三大優勢:一是產能占優勢,在建項目生物制藥產能超過30萬升,在全國領先;二是創新藥占相對優勢,創新藥數量在全國開發區中位居前列;三是體外診斷和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占優勢,體外診斷行業規模、第三方醫學檢測機構規模全國最大,核酸檢測試劑盒供應量占比超全國四成。
全國黨媒平臺首個區縣級工作室簽約
在知識城九龍湖畔,未來將崛起一座高達338米的新地標——文化塔。
活動當天,“文化塔”項目在知識城九龍湖畔破土動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達69億元,建設大灣區智慧文化產業新地標。按照規劃,“文化塔”項目設計高度達338米,未來將與已動工的330米高的“知識塔”項目,共同形成九龍湖環湖總部經濟帶最為顯著的地標群建筑,成為知識城“心臟”區域閃亮的城市名片。
“南北呼應、輻射全國”的百億級文化產業聚集區也將在此崛起。由北京市海淀區、廣州開發區合作的京廣文化新干線項目于活動現場簽約落戶。雙方將在廣州科學城共同打造京廣數字文化合作創新中心,引進京東方藝云科技、瑞麗科技、完美世界等不少于50家文化企業進駐。
作為廣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區域,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圍繞集成電路芯片、新型顯示、5G產業等高端環節發力,一批新項目在本次簽約動工活動中啟動。
國內最頂尖的半導體分析測試平臺正加速建設中。國內領先的半導體分析檢測企業勝科納米將在知識城建立半導體分析測試平臺,開展芯片材料、可靠性等檢測服務,填補集成電路檢測的重要一環。
創立于日本的富樂德集團是國際半導體材料生產和修復的知名企業,其在中國半導體和面板行業精密洗凈市場占比50%以上。富樂德也在該區啟動建設半導體及TFT設備精密再生修復工廠,將極大地方便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企業設備就地清洗和修復。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領銜的“中國納米谷”重磅項目5G射頻濾波器也在當天迎來二期擴產動工。項目擁有濾波器自主知識產權,建設包括晶圓前道、后道產線,將進一步擴大生產5G聲表面波濾波器,助力解決5G通信射頻前端的國家關鍵技術問題。
在5G產業方面,國內第四大運營商、擁有國內第四張5G牌照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在黃埔區簽約設立華南分公司,建設廣電5G核心網華南中心節點,目標建成覆蓋廣州市的700Mhz廣電5G網絡。
當天,全球首批、規模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泥頭車也在活動現場發布。
據介紹,本次運營發布的氫燃料電池泥頭車數量達500輛,屬全球首批、規模最大。車輛從整車到關鍵部件均在該區研發生產,一次充氫僅需8—15分鐘,可行駛400公里以上。500輛氫燃料電池泥頭車投入運營后,每年可減少碳排放3.5萬噸,減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768噸。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當天,該區還在科學城核心區域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體陣地,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行政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群眾休閑中心等服務群眾的陣地資源,打造“五心一體”黨建綜合體。
此外,全國黨媒平臺黃埔工作室也于當日簽約。該工作室是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臺首個區縣級工作室,將在黃埔區融媒體中心掛牌運營,將充分利用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的專業、技術、人才等優勢,將黃埔區融媒體中心打造成為全國一流融媒體標桿。